(资料图片)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有关情况。根据会上介绍,中职、高职毕业生近年来就业率分别超过95%和90%。但即便如此,相当一部分人依然保持“学习不好才上技校”“职高中职就是混日子”的思维定式。
部分学生和家长“崇尚学历、漠视技能”,当然离不开旧有观念的桎梏,但主要还是因为“蓝领”就业质量有待提高。比如工作环境不如人意、晋升通道相对较窄等,这让很多职校学生难以体会到“蓝领”的自豪感和价值感。一个国家需要顶尖的大科学家,也需要千千万万懂技术的蓝领工人。社会不青睐“蓝领”工作,既会造成职业教育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我国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有1万多所职业院校、3000多万名在校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已占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同时,从国家层面讲,在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升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面临较大的技能型人才缺口;从省级层面看,实体经济是江苏“看家本领”,稳固我省制造业先发优势,离不开稳固的人才支撑。在新形势下,无论是挖掘人才红利,还是填补人才缺口、锻造产业竞争优势,都需要引导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制造业。
让蓝领“获捧”,既要提升技能人才“身价”,让用人单位对技能人才“厚爱三分”,又要矫正社会对技能人才的固有偏见,让全社会对技能人才“高看一眼”。提高职业教育的前景和就业质量,就要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比如探索建立产教融合发展机制、专业建设与产业结构对接机制,积极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量体裁衣”式培养技能人才,这类举措有利于引导更多蓝领人才和企业“双向奔赴”,这也是国家有关部门大力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的重要原因。
在人才培养之外,我们也要在政策、制度、措施等层面发力,不断完善对技能人才的评价、使用和激励,帮助蓝领成为企业需要的紧俏人才。同时,我们也要着力打破对技能人才的偏见,通过为技能型人才评职称、表彰奖励“大国工匠”等形式,逐渐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形成尊重人才、弘扬工匠精神的社会共识,让更多“蓝领”人才撑起制造业的“蓝天”。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