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锡德尼,P.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锡德尼,P.方面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拼音]:Xideni
[外文]:Philip Sidney (1554~1586)
英国诗人、学者。1554年11月30日生于肯特郡的贵族家庭。父亲亨利·锡德尼爵士,曾三度担任爱尔兰总督。母亲玛丽·达德利,是诺森伯兰公爵的女儿。10岁时入希鲁兹伯里学校,后在牛津大学肄业。曾去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旅行。回国后,在伊丽莎白女王的宫廷任朝臣,偶尔出国执行外交谈判任务。他是新教徒,主张在英国领导下各新教国家联合对抗罗马天主教教皇和西班牙国王。由于他反对伊丽莎白女王和安茹公爵结婚,触怒了女王,不得不退隐乡间他妹妹玛丽(彭布罗克伯爵夫人)的家里。在妹妹的请求下,他写了一部牧歌传奇《阿卡迪亚》。这是英国文学中早期的一部最重要的散文体小说,情节非常复杂、离奇,主要描写爱情,歌颂贵族阶级崇高的骑士道德,同时也发表他治理国家的见解。这部传奇中穿插了许多首抒情短诗和牧歌,最著名的是《牧人们的神灵》。他行文优美,富于生动的、形象的比喻,很有诗意。他的重要文学批评论文《诗辩》,写于1580至1583年之间,1595年出版。当时英国有一个名叫斯蒂芬·高森的清教徒作家,写了一本小册子,题为《骗人学校》,攻击诗人、演员和剧作家欺骗群众,败坏道德。他未经同意,把这本小册子献给锡德尼。锡德尼写《诗辩》予以驳斥。《诗辩》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锡德尼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艺理论,同意古代希腊人把诗人称为“创造者”的看法,也同意古代罗马人把诗人称为“预言家”的看法。他接受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把一切艺术都看成是“模仿”,但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模仿,是把现实加以理想化的模仿。诗人生动地模仿,表现善和恶,其目的在于既教导群众,又娱乐群众。诗歌的功能就是寓教导于娱乐之中。锡德尼对文学批评的重要贡献是把文学批评的重点从分析模仿的对象(大自然、社会、个人的行动和思想感情)转向文学作品对群众所起的效果和影响。
锡德尼还写过十四行诗和抒情诗,其中只有两首在他生前发表。他的十四行诗形成了十四行组诗,共108首,总标题是《爱星者和星星》,写于1580至1584年之间,1591年出版。这是伊丽莎白时代英国最早的一部十四行组诗,可以说锡德尼开了英国十四行组诗的先河。斯宾塞的88首十四行组诗《爱情小诗》(1595)以及莎士比亚的154首十四行组诗,都是在锡德尼的影响下写成的。锡德尼的爱情十四行诗虽继承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的传统,但作了重要的革新,即不用传统的诗歌语言,而代之以真诚的纯朴的语言。他用口语对话体来表达爱情,往往有一种清新有力的戏剧效果。在锡德尼以前,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人托马斯·华埃特爵士开创了口语体的英国诗歌。锡德尼继承、发展了这一传统,而在莎士比亚的戏剧诗行里则得到最为充分的发展。到了玄学派诗人手里,尤其是在约翰·多恩的抒情诗里,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1582年,伊丽莎白女王封锡德尼为爵士。1585年,又委任他为荷兰海岸行省弗拉辛的总督。在聚特芬战役中,锡德尼身负重伤,于1586年10月17日逝世。斯宾塞于1587年写了一首挽诗《爱星者》(1595)以表示悼念。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