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快讯 > 正文

尼西亚公会议名词解释(尼西亚公会议)


(资料图)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尼西亚公会议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尼西亚公会议方面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拼音]:Nixiya Gonghuiyi

[外文]:Councils of Nicaea

基督教会史上在小亚西亚北部尼西亚城召开的两次世界性主教会议。分别称为第一次和第七次公会议。

325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召开。324年,君士坦丁统一罗马帝国后,继续支持和扶植已传遍帝国全境的基督教,亲自召开约有300名主教参加的会议,解决一些长期陷于纷争的神学和教会体制问题;以使基督教教义规范化,并有助于巩固帝国统一。会议由皇帝的宗教事务顾问西班牙柯都伐主教何西乌主持。议题中心是如何解释道成肉身的基督和上帝,即三位一体中的父与子的关系。会上以主张“父先于子,子为被造而次于父”的阿里乌为一方,以坚持“父子同质,子为道成肉身”的亚大纳西为另一方,展开复杂的斗争。这场争论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帝国内部各民族以及各地方势力间的矛盾。君士坦丁一世对神学问题并无兴趣,因而想以妥协办法来平息争论。最后,根据何西乌的建议,以该撒利亚主教、教会史家犹西比乌所提出的信经为基础,添上父子“同质”一词,由皇帝施加压力强行通过,作为正统三一论教义的标准。这个信经后经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修改,成为后世大多数教会所公认并接受的《尼西亚信经》,阿里乌被斥为异端,遭到放逐。此外,会议还制订了肯定主教制,按帝国行省划分教区,加强帝国政权对教会的控制等条规,并确定以每年春分后第一次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天为复活节。

787年由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六世和皇太后爱利尼召开。会议讨论“破坏圣像”问题并作出决定:圣像是道成肉身的可见之像,可对其表示恭敬,但应不同于对上帝的崇拜(见圣像破坏运动)。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