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快讯 > 正文

每日热文:墨经是什么的著作集(墨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墨经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墨经方面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拼音]:Mojing

中国战国时期后期墨家的著作。指今本《墨子》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 6篇;《墨经》亦称《墨辩》,主要是讨论认识论、逻辑和自然科学的问题。

《墨经》之名始见于《庄子·天下》篇。晋代鲁胜曾以《墨子》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为 《墨辩》,作注, 还“引《说》就《经》,各附其章”。秦汉以后,随着墨学的衰微,《墨经》也很少流传。现在可见的只有鲁胜的《墨辩注叙》,保存在《晋书·鲁胜传》中。清代乾隆年间,毕沅、孙星衍、 汪中、 张惠言等纷纷为《墨子》作注。后来孙诒让汇集毕沅以来的研究成果,加上自己的见解,辑成《墨子闲诂》一书,其中有对《墨经》的考订。近现代学者谭戒甫的《墨辩发微》、高亨的《墨经校诠》、沈有鼎的《墨经的逻辑学》、詹剑峰的《墨家的形式逻辑》等著作,联系历史背景,比较古希腊、印度的逻辑学,综合自然科学和经济学的知识,对《墨经》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深入的研究,使得《墨经》有一个大体可读的脉络。

(1)自然观方面,《墨经》摆脱了前期墨家天志、明鬼的思想影响,根据当时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对时间、空间、运动等哲学范畴作出了明确的说明。《经上》说:“久,弥异时也”;“宇,弥异所也”。《墨经》指出,“久”是时间范畴,包括古今早晚等一切具体时间在内;“宇”是空间范畴,包括东西南北等一切场所;“异时”与“异所”则构成“宇宙”,宇宙是无限的。《墨经》用时间与空间的统一来说明运动。《经下》说:“宇或徙,说在长宇久”;《经说下》解释说:“长,宇徙而有(又)处,宇南宇北,在旦有(又)在莫(暮);宇徙久”,认为物体的运动必经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在一瞬间内,物体既不在某一点又在某一点上,但整个运动却是由此处到达彼处,由此时至于彼时,时间、空间和运动三者是统一的。

(2)认识论方面,《墨经》继承和发展了前期墨家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思想,阐明了认识的来源与认识的过程,认为人具有认识的能力,《经上》说:“知,材也”;认识能力仅仅是获得认识的必要条件,有了认识能力还不等于有认识,犹如有了眼睛并不等于已经见到了事物一样,《经说上》说:“知也者,所以知也,而不必知,若明”;要得到知识必须以感官去接触外物,《经上》说:“知,接也。”《经说下》说:“惟以五路(五官)知”。《墨经》又认为,接触事物首先要认识其外貌,说:“知也者,以其知过物而能貌之”。“貌之”属于感性认识,要得到明了透彻的认识还必须经过 “心” 的作用,说:“,明也”,“也者,以其知论物,而其知之也著”。这就是说,表面的感性认识,经过心的思维作用,形成深切著明的理性认识,便从“过物”进到“论物”。

《墨经》还把知识按其获得方式分为三类:“闻知”得自传授;“说知”是由已知推及未知;“亲知”系直接经验所得。后期墨家特别重视亲知,认为它是闻知和说知的基础。《墨经》还讨论了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关系、以及检验认识的方法,提出了“名、实、合、为”四个概念。“名”是称谓对象的名词、概念;“实”是被认识、称谓的对象;名实相耦(“合”)才能成为真正的知识;而“为”则是认识的目的和验证,它本身体现了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3)逻辑方面,《墨经》的贡献尤为突出。在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 “辩” 是思想斗争的重要工具。《小取》把辩的目的规定为:“明是非之公,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这就否定了庄周学派“不谴是非”的主张以及惠施、公孙龙学派玩弄概念的偏向。同时,《小取》还提出辩的原则应该是“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即必须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了解各种言论的同异;“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认为概念必须反映客观实际,判断必须表达确定含义,论证必须有充分根据,而比较推理也要“以类取,以类予”,只有同类事物、同类概念才能比较推论。《墨经》还具体探讨了概念的分类、判断的形式、推理的原则与方法。(见后期墨家逻辑)

(4)社会历史观方面,《墨经》继承和发展了墨子“兼相爱,交相利” 的学说, 公开提倡注重实际的功利主义,以利害作为衡量是非善恶的标准。它主张历史进化论,认为尧舜之道在当时是好的,拿到今天就行不通;今天的社会应该根据今天的情况来治理。

《墨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文献和逻辑著作。它关于自然观、认识论和形式逻辑的理论,构成先秦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