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担心自己阳怎么办
随着新冠病毒感染者增多,人们难免出现焦虑、恐慌等情绪。近期,不少网友表示自己得了“幻阳症”——总觉得身体哪里不舒服,反复量体温、测抗原,担心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那么,这种情绪应该如何缓解?受疫情影响的考研、考公学生该如何调整心态?一直奋战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又该如何放松减压?新京报记者连线国家首批心理咨询师、北京化工大学心理辅导师刘爱民,为大家作出解答。
以下是新京报记者和刘爱民的对话:
(相关资料图)
新京报:疫情下,有哪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和情绪困扰?
刘爱民:
焦虑、恐慌,比如因为买不到药、抗原或者出门发现外面人很少而焦虑,或是总在担心自己到底感染没感染,有些人因为过度焦虑而过度防护,比如洗手洗半个小时。三年来的压抑加上这种恐慌,抑郁患者的抑郁值也会增加。此外,人们情绪波动大,夫妻之间的争吵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暴躁情绪会更频繁。
新京报:很多家长尤其焦虑,总担心孩子是不是发烧,隔一段时间就给孩子量一下体温或摸摸额头,这种情绪如何缓解?
刘爱民:
家长过分焦虑,一是会干扰孩子休息,再就是也会把负面情绪传给孩子。建议大家可以定一个闹钟,比如每两小时响一次,除非孩子出现了明显不舒服的症状,否则就到点了再去测体温。
新京报:很多成年人也总怀疑自己“阳”了,这种焦虑该如何缓解?
刘爱民:
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吓自己,尤其是过度敏感、思虑过多的人,如果家里有孩子和老人,他还会担心自己感染了再传染家人,很容易内疚,会越想越难受。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惊恐发作,也就是感觉喘不上气了,过度急促地呼吸又会导致呼吸性碱中毒,可能一下子就倒在那了。其实病毒发展到这个阶段,致死率和最初是不一样的,没有必要过度担心。
容易内疚的人,喜欢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一旦有问题就觉得都是自己的错,在心理学上这叫“内归因”。其实,尽力做好防范,剩下的是老天爷的事了,不必苛责自己。
我建议大家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有些人身边都是感染者的时候,他就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天选打工人”,还能照顾全家人。被封在家了,有人就觉得终于有机会在家踏踏实实喝茶、看书了,换个方式去看待问题,心境就不一样。一旦感染,我建议可以尝试探索疾病带来的痛苦,去体会感染后的感觉,比如注意一下这次发烧和之前的感冒发烧有什么区别。一旦开始关注、探究身体的感受,注意力就被转移了。
新京报:很多人现在居家办公,会感觉自己越来越倦怠,该怎么办?
刘爱民:
这很正常,缺少硬性的外部监督管理的时候,自我管理的确很难。只要身体状态允许,适当犯懒、追剧、看比赛,我认为都可以。
新京报:很多考研究生、考公务员的学生这段时间压力很大,该如何调整?
刘爱民:
有的考生在考前两三天记忆力特别好,效率很高,那这几天就调整好睡眠,努力学几天,上战场。有的人更喜欢靠平时的积累,那这两天就按正常状态来。大家也没必要服用某些药物预防新冠,反而会影响身体。我建议,只要能上场考就去考,不论能不能考上,这都是实战练兵的机会。
新京报:三年来,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一直奋战一线,很容易产生悲伤、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该如何调节?
刘爱民:
医院、社区相关负责人应提供心理减压相关的培训,可以用团体会议的方式,讲解减压的知识和方法,也让医护群体和社区工作者说说心里话,吐吐槽,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压力也需要一个释放的出口。此外,也应该开设针对个体的心理咨询辅导,毕竟有些事情涉及个人隐私。
新京报:近期,有关疫情的网络信息也在不断地冲击着我们,大家难免感到焦虑和恐慌,该如何调整?
刘爱民:
首先,不信谣、不传谣;再就是可以适当滤掉一些信息,否则会强化刺激,把病毒想得更可怕,内心会更恐慌。可以看一看其他的,比如书。
新京报:当下有没有什么机制能够应对类似新冠病毒这样的突发性事件造成的心理创伤?
刘爱民:
各地医疗机构开设了一些公益心理热线,教育部门也针对学生开设了心理热线和心理咨询辅导,针对可能出现的严重、紧急情况,相关部门也会做好应急预案。
二、做单管核酸多久出结果
一般6-24小时就会有结果。具体时间根据医院条件、检查人数、检测人群等因素分析。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