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快讯 > 正文

昆山市市北村党委书记吴根平:干群“连心”,“北大荒”变示范村-天天头条


(资料图片)

记者 金亦炜

清澈的河水穿村而过,两侧是粉墙黛瓦的民居、修剪齐整的花草;沿着河岸,每隔几米就有一个小型垃圾分类点;再往前走,健身设施齐全的口袋公园、干净整洁的公厕、古朴精致的文化墙……昆山市周市镇市北村的村容村貌令人赏心悦目。去年,该村实现可支配收入2773万元,村民人均收入5.89万元。

“你可能不信,过去市北村是昆山的‘北大荒’。”村党委书记吴根平告诉记者。村民腰包从瘪到鼓,村庄环境从“脏兮兮”到“亮堂堂”,这一过程,吴根平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行走市北农场,300亩优质农田一望无际,庄稼长势喜人。“过去,我们村闲置土地利用率不高、现代化机械设备施展不开,土地产能打折扣。”吴根平说,2013年,该村探索土地流转制度,成立市北农场,建立社区股份合作社,鼓励村民“持地入股”,整合了全村近2000亩土地,用上了插秧机、收割机、拖拉机、无人机等现代化设备,并推出“范潭大米”品牌,实现了富民增收。去年,市北农场亩产水稻600多公斤、小麦380公斤,农民亩均流转费超千元。

农场成立后,吴根平隔三差五就要带人“下地干活”,为此还在村委会专门设立了一个草帽间,里面放着12只柜子,柜顶放着一排红色的安全帽,柜门把手上挂着一排草帽,有的草帽上还有破洞。打开柜子,塑胶手套、雨衣、雨鞋、镰刀、铲刀、手电筒整齐排列。

“待在办公室,永远都有问题和烦恼,戴上草帽下田,才能找到办法和出路。我们设立草帽间,就是为了督促村干部深入一线,把问题解决在一线。”在2021年全国乡村发展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论坛上,吴根平分享了他的“草帽工作法”。

口袋富起来,环境也要美起来。“过去,河水散发着馊臭味,夏天气味更重,在家关上门都能闻得到。”吴根平介绍,2018年开始,市北村启动人居环境整治,对河水污染、村民宅基地违章建筑、散乱污企业进行全面治理。村里投入1000万元治水,陆续拆除老旧厕所19座,新建8座2A级厕所,分布在各个自然村落和农民公园。2019年7月,昆山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考核制度,每月、每季度、每半年对自然村、行政村、区镇“红黑榜”进行公示,市北村成为昆山第一个“红榜村”。

在市北村郭家湾自然村,一座“连心桥”横跨小河。“给桥取名‘连心’,是因为只有党群心连心、干群心连心,我们的环境整治才能取得实效。”吴根平回忆,整治行动涉及群众、企业利益多,一拆一建,面广量大。“整治过程中,白天我们开展创建工作,晚上做老百姓的思想工作,才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曾经的昆山“北大荒”,如今已是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级生态村,每天都有好几拨考察团来到这里调研、学习。“与村民同心、同向、同劳动,这是我的工作标准,也是干好工作的秘诀。”吴根平说。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党委书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