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快讯 > 正文

环球速递!新华时论丨给“数字木马”套上“安全缰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数字技术为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给我们带来一些困扰:点开打车软件,家庭住址等信息一览无余;刚刚百度完某件商品,淘宝平台的商品广告就“从天而降”;与好友聊了聊自己的度假计划,相关推送就铺天盖地。这其中究竟有什么“道道”,为什么手机比我还了解我?

再看一下这些新闻,“困扰”又会加深一层:为了加强管理,有的企业在员工工位上装摄像头或“智能坐垫”,以“关心员工的工作和身体状况”为名,行监控员工、防止“摸鱼”之实;本应用于掌握学生学习状况的“智能神笔”,用于关照失能老人的“定位皮带”,却在一些不该出现的场所被滥用;有的地方不顾上级要求,擅自扩大健康码使用范围,对一些银行储户远程赋“红码”,则更让人感到揪心。

有专家指出,进入数字网络时代,世界已经开启“记忆模式”,人们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记录、储存。记录信息不再是难题,想要删除和遗忘信息却变成了奢谈。数字技术是一柄“双刃剑”,用得好可以造福人类,用得不好就会侵犯个人权益,甚至造成更大的危害。就拿“智能坐垫”来说,在座椅上安装一个坐垫,就能知道员工的血压、血糖等情况,听起来很不错,可员工的一举一动也被置于企业监控之下,个人隐私暴露无遗。在与企业的博弈中,员工普遍处于弱势地位,如果没有舆论的介入,在个人隐私与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有心说“不”却无力反抗。再拿个人信息来说,当我们点一份外卖,信息就可能被过度收集;当家长在教育机构填写一个手机号码,关于孩子的信息就成为教培机构转手交易的内容。数字技术固然是一匹骏马,可一旦“脱缰”失管,就会沦为入侵个人领域的“特洛伊木马”,在个人领域肆意妄为。如何防止“数字木马”侵害个人权益,如何给“脱缰的野马”套上“法治的缰绳”,成为一道亟待解答的课题。

数字技术不能没有“权力边界”。作为一种工具,技术本身并无善恶,技术自身也不会自动生成“边界”,一切的关键在于使用技术的人以及一系列的制度、法治、文化保障。技术“双刃剑”,考验治理“平衡术”。数字化浪潮势不可挡,面对新兴技术,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无所作为。当新技术刚刚出现时,我们固然可以“让子弹飞一会儿”,但当情势逐渐明朗,运用技术的“人”就应该“为技术立法”,给技术划定合理的“边界”,让数字技术造福于人而不为祸于世。如何加强立法限制企业过度收集用户信息?如何加大打击力度防止企业和机构买卖个人信息?如何强化有关部门的法治意识、边界观念,防止公权力入侵私领域?数字企业能否设立专司保护用户隐私的“隐私官”?解决好这一系列问题,构建一个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规则体系,防止“数字木马”入侵个人生活,刻不容缓。

值得指出的是,除了“被动暴露”,一些用户隐私保护意识不强,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自我暴露”,也是个人隐私暴露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提醒我们,防止“数字木马”入侵个人生活,除了需要加强立法执法、强化行业自律、加大惩戒力度,还需提高百姓的数字技术能力和素养,强化百姓的隐私保护意识。只有多方合力、多措并举,才能给“数字木马”套牢“安全缰绳”。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