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快讯 > 正文

今日热搜:江东时评|别让“探店”变“探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当下,许多消费者会通过探店主播的视频推介,“种草”或“避雷”,探店网红也由此成了短视频平台上的一道别样风景。然而,由于缺乏规范、主播良莠不齐,有的探店也沦为“流量变现”渠道,有的主播甚至把“探店”变“探钱”,给钱就“真好吃”“真地道”,不给钱就“不推荐”“不好吃”,吃相难看。

探店探的是品质和质量,探店者测评之后将自己对菜品的评价客观分享出来,才能对消费者起到参考价值。有经营者表示,有人打着探店名义与他合作,被婉拒后主播就对餐馆“泼脏水”,导致积攒的口碑差点毁在视频上;有的博主前后两次探店给出的评价截然相反,上演起“川剧变脸”来;有的探店主播探过的所有的店都是当地最好吃、排名第一的店,收钱之后完全按照店家给的稿子念,根本起不到任何参考价值。类似探店乱象,既坑了消费者,也损害了自身声誉,还可能会破坏餐饮市场公平竞争,无形中加剧了行业链条中的恶性竞争。

之所以探店行为难以消除,原因在于,探店主播既是主播,又是消费者,而后者具有监督权,当然有评价餐馆和菜品的权利。而且,由于探店行为主观性很大,导致虚假宣传等很难被监管部门认定。不过,尽管探店不同于传统广告,但本质上也是一种广告行为,其监管当然不能留下空白。

面对探店中的乱象,有关方面应建立起完善的监管机制。明确探店试吃属于广告行为,这是规范的核心和基础。《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明确通过互联网媒介,以经验分享等形式推销商品、服务的,应当显著标明广告。这无疑也能让消费者更好地辨明短视频主播的广告行为。此外,网络平台也要加强对探店视频的审核,对一些虚假探店行为进行限流,不能为了流量、活跃度等指标而放松对探店推荐内容的审核。只有让探店不被金钱所裹挟,探店主播才能尝出菜品的“真味道”。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