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8月1日召开的2022年省人社厅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暨全省人社系统半年度人才重点工作调度会上获悉,我省将聚焦数字经济发展,引培并举,深化人才评价改革,提升数字服务效能,全力打造数字经济人才高地。
(相关资料图)
构建数字经济人才引培服务体系
数字经济是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因子。会上,省人社厅厅长张彤表示,我省正在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全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高地,在此过程中,急需一大批数字经济人才。今年5月,省人社厅出台了服务数字经济发展的20条举措。在此基础上,各级人社部门将聚焦数字经济发展,主动担当,为助推数字经济产业升级、助力数字政府建设贡献人才力量。
加大数字经济人才引进力度。出台关键核心技术人才特殊调配机制办法,建立省级人才事业编制“周转池”,助力省属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推动人才跨领域、跨部门、跨区域配置,为集聚数字经济高层次人才搭建“绿色通道”。
将数字经济领域人才纳入各类人才计划支持范围,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新就业形态,鼓励各地建设创新工场、众创空间等集孵化与创投于一体的数字经济孵化器,促进数字经济初创企业人才集聚和成果转化。利用省“双创”大赛等载体,推广应用数字经济“揭榜领题”赛制,引导社会资本配套“投、贷”机制,以竞争性市场化方式,推动数字领域揭榜引才、靶向用才。强化精准引才,绘制数字经济人才地图,编制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引导各地建设数字经济人力资源产业园和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引进一批数字经济青年科技人才、数字创客和数字工匠。
更加重视数字经济人才的自主培养。省人社厅副厅长朱从明介绍,江苏将推动省级专技人才继续教育基地遴选工作向数字经济领域倾斜,加强与国内头部企业、高校院所和专业培训机构互动合作。创建一批数字经济卓越工程师培育实训基地,每年遴选培养1000名数字经济卓越工程师。
实施数字技能提升行动,构建集培训、评价、使用、激励于一体的数字技能人才培育体系。打造一批区域性数字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聚焦“智改数转”,建立全省“数字工匠”培育库,联合龙头企业和院校推动打造一批区域性数字技能公共实训基地。与京东、科大讯飞等头部企业签订联合培养数字技能人才协议,支持36所技工院校新增数字技能类专业62个,推进数字经济产才融合。
健全数字经济人才评价体系
朱从明表示,人才评价具有人才培养的“指挥棒”作用。今年以来,我省加快建立全省统一的数字经济人才职称评价制度体系,在工程系列职称中增设数字经济工程专业,支持苏州市率先开展数字经济工程高级职称评审试点;加大放权松绑力度,授权紫金山实验室组建自然科学研究、工程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
据了解,江苏今年还将在现有数字经济相关的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安全工程、智能交通工程等专业基础上,增设集成电路、区块链、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6个新兴专业,分别开发制定评价标准。同时调整组建新的全省数字经济工程及相关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指导南京、苏州分别开展部分数字经济新兴专业高级职称评审试点。积极推进第二批特级技师评聘试点,围绕交通、钢铁、纺织、造船、化工、机械等特色产业,江苏目前已遴选确定第二批特级技师评聘试点企业34家。
提升人才服务数字化水平
面对智能化、数字化的新兴生态系统,江苏将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提升人才服务数字化水平。据了解,在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基础上,江苏将纵深推进就业运行监测、社保风险防护、人才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工欠薪预警、农民工综合信息、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等7个应用场景建设。其中,人才服务云平台作为全省“苏畅”人才综合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一网、一窗、一卡、一线”四位一体人才工作服务格局的基础前提。
据了解,江苏人才服务云平台目前已完成总体架构开发建设。我省将坚持共建共享,推动重点人才业务、服务事项能上尽上,推进就业、人才、社保数据信息互融互通,加强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档案等基础应用,实现更多证明申请材料“免提交、一键通”,各类应用场景互联互通,按照“各自运行、底层互通”原则,推动建立一批跨部门的主题库、业务库,助力线下“一站式”服务平台、人才服务热线和人才苏畅卡各项服务内容有机衔接。在数据挖掘上深度探索,聚焦重点产业和重点人才群体,实施清晰标签、精准画像,让数据动起来、用起来。
记者 黄红芳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