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葛灵丹
央视3月8日的《中国诗词大会》上,一首母女合诵的《将进酒》让人感动落泪。铿锵有力的诵读,乐观开朗的性格和快要溢出屏幕的朝气,让大家记住了这个特殊的女孩,她叫王逸玘,是南京市聋人学校的一名高二学生。
王逸玘一出生就伴有听力障碍,一岁多时被确诊为神经性耳聋,是妈妈用古诗中的平仄韵律培养她的节奏感,用古诗词来教会她说话。王逸玘妈妈说:“学古诗词要把所有的拼音都学会,一个音她也许7天就会了,另一个音也许1个月才会。有一个音最艰难,她用了整整12年才学会,那就是‘g’,因为要用舌根和软腭发音、要用力。从小就给她锻炼,嘴巴里含一口水头仰天,用舌根顶住水不咽下去。但是做起来没那么容易,水含到嘴里一会儿功夫就咽下去了,甚至还出现过危险,呛到气管里,一直咳,所以学习了很长时间。快到九年级的时候,她突然把‘g’这个音很轻地发出来了,我当时很激动地说,‘对,王逸玘,就这么发。’”王逸玘回忆,当她学会“g”这个音时,妈妈立马带着她去见了外公和哥哥,当她清晰地叫出“外公”“哥哥”时,大家都激动坏了。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让孩子们作自我介绍,王逸玘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表现力特别强,一点不怯场,落落大方。”班主任徐青青告诉记者,因为第一印象特别好,她就选王逸玘做了班长。
王逸玘从去年11月开始准备《中国诗词大会》,虽然她会的诗词已经达到500首,但仍然不放过任何可以利用的时间,“有时在洗手间,都能听到她背诵古诗词的声音。”徐青青说。
王逸玘告诉记者,在诗词大会上诵读的《将进酒》是她最爱的一首诗,诗人李白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怀才不遇,但仍然充满了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她虽然生来特殊,但也想要活出自己的风采。“我毕业以后想去师范大学当老师,去教和我一样比较特殊的学生,鼓励他们拥抱未来。”
今年暑假,南京市聋人学校将建立古诗词学习基地,校长陈源清透露:“基地将专门设置反映南京城市的古诗词内容,分为朗诵版和手语版,还将设置朗读亭供学生使用。学生可以录制下来,自己反复听、反复训练,既是训练他们的口语,同时也进行了古诗词教育。”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