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快讯 > 正文

以为遇上“美差”,实则落入“圈套”—— 起底求职路上的电诈“陷阱”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年轻人怀揣快速致富的梦想出国淘金,却被迫沦为电信网络诈骗链条上的“螺丝钉”。8月8日电影《孤注一掷》在全国上映后,引发社会热议。这部取材于真实电诈案例的电影,不仅曝光了境外电信网络诈骗产业链内幕,也揭示出当下电信网络诈骗新动向——诈骗集团正将目光瞄准年轻人。

“看起来很美”的工作诱骗人走上歧途


(相关资料图)

只需敲敲键盘便可获得可观收入,且时间自由,宝应县青年王某“遇到”了这种“看起来很美”的工作。今年3月初,当素未谋面的网友抛来“境外高薪诚聘”“月薪两三万元”“先考察再入职”“报销来回机票”等诱人的条件时,待业在家的王某一下子心动了。“当时我没工作,就抱着玩一玩的心态打算去看看,不行的话再回头。”35岁的王某和老乡张某、李某商量一番后,决定组团出国求职。

让3个年轻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踏上了一条很难“回头”的路——飞机抵达泰国曼谷机场后,3人刚坐上对方安排的大巴车,就被要求关闭手机,车上还有持枪人员把守。他们被一路带到泰缅边境,蹚过一条河抵达缅甸妙瓦底工业园。

“他们发放了工作手机,让我们先参加培训,抄写电信网络诈骗的套路和话术。”90后张某回忆,培训期间每天要抄写十几个小时,无法忍受的3人拒绝从事诈骗,就被拘禁在园区内。王某也曾有过逃跑的念头,但很快被现实打消——园区围墙有三四米高,围上两层带刺的电网,24小时有武装人员守卫巡逻。3人只能联系家人求助,诈骗团伙以公司垫付了机票、酒店等费用为由,要求每人交13万元“赎金”才能回国。

家人收到求救信息后,立即向辖区派出所报案。宝应县公安机关成立工作组,与缅泰两地有关部门多次交涉。在被骗进缅北诈骗窝点一个多月后,这3名年轻人终于回到家人身边。

进行电信网络诈骗,不法分子首先需要搞一个诈骗“盘口”,比如“刷单”盘、股票盘、“杀猪盘”等,通过设计话术、包装虚假身份、伪造文件等一系列形式进行诈骗包装。有了“盘口”后,最大的需求就是找实施诈骗的人。

“年轻人对各类网络社交软件比较熟悉,使用程度高,加之社会经验不足,更容易成为电诈组织者寻求的目标。”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二庭法官周光旭介绍,2021年至今年6月,全省法院共受理电诈案件3000余件,涉案人员呈“年轻化”趋势。

省公安厅反诈总队民警胡斌喆也关注到,近年来每逢毕业季,涉及求职类的电诈就有明显抬头趋势。“不少年轻人求职心切、憧憬高薪,防范意识薄弱,特别容易掉入诈骗分子精心设计的‘陷阱’。”

更令人担忧的是,很多在校大学生、刚进入社会的青年,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第一罪”——“帮信罪”主要涉案群体。常熟市人民法院去年审结的58件帮信罪案件中,不满25岁的被告人占比约17%,不满35岁的占比约75%。常熟法院刑庭庭长陈洁告诉记者,诈骗分子收到赃款后,需要“跑分”把钱“洗白”再转入自己的账户,这个过程需要大量借助他人的银行卡。不法分子往往使用“动动手指就能赚大钱”“只要提供一张银行卡就能赚钱”等宣传话术,诱使年轻人沦为电诈“帮凶”。

“高工资、低门槛”只是黄粱一梦

26名被告人大多为90后、00后,其中甚至还有两名在校大学生……在一起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审理中,看着被告席上一张张年轻的面孔,盱眙县人民法院刑庭法官刘丹丹心情格外沉重:“他们在本该意气风发的年华,不慎误入犯罪歧途,实在令人惋惜。”

近3年来,刘丹丹参与审理10多起跨境电诈案,这些案件涉及上百名被告人,其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这些年轻人的家庭大多不富裕,父母忙于生计,信息渠道少,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听人说”“来钱快”是这些年轻人回忆为何沾染电诈时的常见说辞。一些大学生通过亲戚朋友介绍加入,听到熟人宣称在国外“月入过万”“工作轻松”,便心生向往。

周光旭介绍,电诈集团诱骗年轻人“入局”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先进入诈骗窝点的犯罪分子,为了“拉人头”赚提成,打出高薪工作、包吃包住、报销机票等优厚条件,诱骗自己的亲戚、老乡、朋友、同学等熟人加入。在8月4日沛县人民法院审结的杨某松等18人境外“杀猪盘”+“裸聊”诈骗案中,“新时代公司”诈骗集团成员以从事网站客服、KTV保安、赌场上分员等工作,诱骗并组织亲朋好友通过偷渡方式赴缅甸“捞金”。

另一种则是诈骗集团将自己伪造为用工公司,通过招聘网站、社交媒体等招募求职者,招聘信息往往标注着“境外高薪诚聘”“月入10万”“稳赚不赔”等内容。今年3月底,大学毕业生小龚在QQ群中被一条“打打电话就能赚钱”的兼职信息吸引,拿着“老板”给的“话术宝典”和通讯录,不到两周时间拨打了上万次电话,仅获得2600多元报酬。而他不知道的是,自己的一通电话导致一位受害人被骗15.2万元。最终,小龚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当讯问被告人“知道这是诈骗,为什么还这么干”时,沛县法院刑庭法官孟翠得到的回答大多是“因为赚钱容易,感觉使用的虚假身份不会被发现,抱着侥幸心理就干了”。她说,虽然被诱骗的年轻人一开始会抵触实施诈骗,但参与一段时间特别是尝到“赚快钱”的甜头后,很容易沉浸其中。一名被告人曾供述,当自己第一次完成两笔300多万元的单子、拿到20多万元提成时,就打消了离开的念头,“太难抵挡这样的诱惑了”。

陈洁也发现,跌入帮信罪“陷阱”的年轻人大多抱有一种侥幸心理,“尽管他们可能意识到提供银行卡的用途和做法有问题,但觉得只是提供了一张银行卡,‘反正我没骗,不关我事’。”

但事实证明,心存侥幸、贪“小钱”的结果就是踩“大坑”。回想自己陷入诈骗集团的那段噩梦般经历,王某至今仍心有余悸,“到这个地方根本发不了财,就算挣到钱也没命花。”他说,在缅甸的电信诈骗园区,还有不少像自己一样被骗到当地从事电诈的年轻人,如果没有业绩或消极怠工,他们就会被戴上手铐、关进水牢。

在办案民警张国庆看来,王某属于非常幸运的极少数,“他们进入的是家新成立的诈骗公司,对方还有‘信誉’,收了‘赎金’就放他们回国。”实际上,能侥幸从缅北逃出来的并不多,因为人是诈骗公司最核心的需求,很多被骗去的人即使交了“赎金”,仍会被转手卖给其他公司,几经倒卖没“价值”了,甚至会被送走卖器官。

强化“一盘棋”思维推动根治

“第一粒纽扣”一旦扣错,后面的路就会更加艰难。缓刑,为“走错第一步”的年轻人提供了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小丁大学刚毕业,就被诱骗进入电诈团伙,扮演男性诈骗女网友。在骗得20余万元后,小丁得知受害人要卖房筹款60余万元继续“投资”,便主动坦白诈骗行为,并提醒受害人申请退款和报警,之后自己也脱离了犯罪团伙。警方接到报警后,将小丁等9人全部抓获归案。南京中院认为,小丁的预警行为客观上避免了被害人损失扩大,也使被害人得以挽回部分损失,结合小丁大学刚毕业、加入诈骗团伙时间较短、自愿认罪并取得被害人谅解等情节,对小丁依法予以减轻处罚并适用缓刑。

在帮信罪和掩隐罪案件中,适用缓刑的被告人数量更多、占比更高。今年1至4月常熟法院审理的帮信罪和掩隐罪案件中,缓刑适用人数达到27人、占比61%。某职业学校学生小李被“出租微信号、银行卡,工资50元至100元/天”的兼职信息吸引,提供多张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工具,帮助不法分子“洗钱”。考虑到小李是在校学生身份且主动自首、认罪认罚,法院对小李判处缓刑。

周光旭说,在依法从严惩处犯罪团伙、集团组织、指挥者以及骨干成员等的同时,法院对于被犯罪集团蛊惑、利诱的在校大学生、刚毕业的大学生参与电诈,综合考虑其“地位层级”和作用大小,结合其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认罪悔罪表现等情节,可依法从宽处罚。

打防结合,成为各方共识,强化“一盘棋”思维是根治之道。胡斌喆介绍,今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部署开展打击治理“百日行动”,发布《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发动全民参与反诈。为帮助大学生增强识骗防骗能力,多地公安机关将“平安校园反诈中心”“反诈教室”搬进高校,常态化开展反诈宣传。

陈洁认为,高校甚至中小学均应重视,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偷渡等内容融入安全教育课程。在审理一起在校生涉电诈掩饰、隐瞒犯罪案件时,常熟法院向被告人所在学校发出司法建议,敦促学校加强校园管控,杜绝“刷单”“跑分”等涉电信诈骗广告信息传播。学校收到后很重视,邀请法治副校长举办讲座、召开班主任例会、利用班会班课等开展宣传教育,切实杜绝类似案例再发生。

周光旭表示,虽然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手法多、变化快,但其本质还是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来骗取财物。求职者只要多留点心眼,从公司业务、工作模式、盈利来源等方面考虑比对,就能识别。胡斌喆提出,网络招聘平台应甄别并高度警惕“收入可观”“上手轻松”等夸张表述,一旦发现不规范甚至不合法的招聘发布组织,不能一删了之,而应视情况及时报警。“但凡找工作,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切勿急于求成。”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