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寓言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寓言方面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拼音]:yuyan
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大多简短,具有故事情节。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多用借喻手法,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寓言的主旨在于通过虚构的故事,表现作家或人民关于某种生活现象、心理和行为的批评或教训。
寓言原是民间口头创作,后为文人作家所采用,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中的一种体裁。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相当盛行。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有不少寓言保存下来。如在《孟子》、《庄子》、《韩非子》以及《吕氏春秋》、《战国策》等书中,就运用了不少当时流行的寓言故事。如嘲笑主观揣测的《亡》,讽喻拖延改正错误的《攘鸡》、讽刺急于求成、按主观办事的《宋人揠苗》,讥讽只管吹嘘,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以及只相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的《郑人买履》,还有《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都是中国古代优秀的寓言作品。它们经过先秦诸子的运用,突出了哲理性和对事理的说服力。其中有不少作品,在后世被传为警句、格言。
汉魏以后,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发挥战斗作用。如唐代柳宗元在他的散文中,用寓言形式进行创作,不仅使作品增加文学意味,而且由于他创造性的运用,还使寓言在文学史上取得一种独立的地位。他在著名的《三戒》中,以麋、驴、鼠三种动物的故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和得意忘形之徒,都达到十分深刻的效果。其中《黔之驴》所写的驴,“庞然大物”,猛虎初见之疑为神,继而大鸣,虎甚恐怖,后因扬蹄踢虎,虎知其技已穷,终被吃掉的寓言故事,对现实中徒有其表,虚张声势的社会现象,讽刺得入木三分,发人深思。中国近代作家用寓言形式进行创作,特别是儿童文学中,也很多见。这些作家寓言与民间寓言依然保持一定联系。
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除汉族外,还有各少数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创作的寓言,大多以动物为主人公,有许多即是动物故事或与动物故事极相近似。这种动物寓言利用它们的活动及相互关系投进一种教训或喻意,达到其讽喻的目的。这种寓言,在中国兄弟民族中与动物故事并存并互相影响,也时常互相转化。其表现特点,是在讲述时往往用主人公失败的结局,来达到其思想效果,常常是把要否定的思想行为跟失败的结局联系在一起,以启发人们的思想,使人从失败的教训中,取得积极的认识,从而不蹈覆辙。
近世民间寓言的主题越来越广泛,诸如教人团结互助、忍让、不要贪多、以及教人不要骄傲、不要挑拨是非和狂妄自大等都是较常见的主题。这种寓言的教育作用,大体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育人民提高警惕,认识敌人的本质,不要上当;另一方面是教育人民掌握事物的规律,提高思想认识和品德修养,更好地做人和处世。它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高尚的道德光芒。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