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快讯 > 正文

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曾将杂剧《 》改编为话剧(德国戏剧)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德国戏剧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德国戏剧方面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拼音]:Deguo xiju

[外文]:German Drama


(资料图片)

源于古代民间仪式和游戏活动。后由于民间流浪演员的出现而得到发展,中世纪已趋成熟,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形成繁荣兴旺的景象,其间,大体经历了6个阶段。

中世纪从宗教仪式中逐步形成的宗教戏剧,由教会人员演出,后来将演出改在教堂外面举行,允许非教会人员参加。在中世纪德国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除宗教戏剧外,还有奇迹剧、神秘剧和道德剧。它们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封建僧侣阶级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以及教会传统和世俗传统之间的冲突。

中世纪德国最主要的民间戏剧是在戒斋节演出的一种笑剧,题材多为日常生活,情节简单,具有一定的讽刺内容,矛头常指向教会。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影响下,以纽伦堡为中心,戒斋节戏剧获得重大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是H.萨克斯(1494~1576),他不仅写戒斋节戏剧,也写悲剧和喜剧,数量很多,但内容较简单。他的戏剧活动为德国职业演员的形成创造了条件。雅各布·艾雷尔(1540~1604)是纽伦堡戒斋节戏剧的最后一个代表,他的重要贡献在于将戒斋节戏剧引向巴罗克戏剧。

文艺复兴时期,德国出现了拉丁人文主义古典戏剧。泰伦提乌斯的喜剧和塞内加的悲剧从15世纪中叶起列入海德堡大学的课程,有些德国作家模仿罗马戏剧写剧本。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喜剧和意大利即兴喜剧传入德国,前者影响尤大。德国人上演的所谓流血悲剧,往往加进一些喜剧性插曲,间有德国民间戏剧里常见的小丑人物出现,使这些悲剧具有了民族特色。到16世纪末叶,德国产生了职业戏剧活动家。

16世纪后半期,宗教戏剧得到很大发展,到三十年战争期间(1618~1648)达到顶峰。这时的宗教戏剧不仅采用圣经题材和圣徒传说,而且采用古典的、历史的和当代的题材,用拉丁文写作。其目的是宣扬宗教思想,诱导人们脱离现实生活,这是德国戏剧史上的一次倒退。

三十年战争使德国民族遭到空前的浩劫,封建割据的局面有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从此德国戏剧艺术完全掌握在宫廷贵族手中,他们抛弃了民族戏剧传统,倾心向意大利和法国戏剧学习。17世纪,M.奥皮茨(1597~1639)及他的《德国诗论》虽然对德国戏剧发生过相当大影响,但他只是追随古代和法国古典主义美学观点。德国向法国学来了古典主义戏剧,向意大利学来了芭蕾舞剧和歌剧。德国的第一部歌剧《达芙娜》是奥皮茨于1627年根据努奇尼的作品和舒茨合作改写的。比奥皮茨稍晚的A.格吕菲乌斯(1616~1664)和 C.魏塞(1642~1708)对于德国戏剧的发展都作出过较重要的贡献。他们都有反封建的倾向,重视戏剧的教育作用。特别是魏塞,被看作德国启蒙世纪的黎明,是德国启蒙戏剧家G.E.莱辛的先驱者。魏塞比他的前辈格吕菲乌斯乐观和富于理智,他强调戏剧必须反映日常生活,首先是市民生活,表现新教道德和先进的市民阶级的思想感情,对知识、理智和自然进行了热情的称赞。

17世纪末,著名演员费尔滕(1640~约1692)在他的剧团里对演员进行艺术训练,并为建立职业剧团作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德国戏剧界在启蒙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相继出现了由卡洛琳娜·诺伊贝尔(1697~1760)、G.H.科赫(1705~1775)、K.阿克尔曼(1712~1771)和F.L.施罗德(1744~1816)等人领导的剧团。

著名的女演员兼剧团领导人诺伊贝尔从1727年开始同文艺理论家戈特舍德(1700~1766)合作,进行戏剧改革。经过他们的共同努力,莱比锡很快变成德国戏剧演出的中心,对德国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戈特舍德是德国早期的启蒙学者,他主张以法国古典主义戏剧为戏剧改革的依据,把波瓦洛的《诗的艺术》P.高乃依和J.拉辛的戏剧创作视为最高典范,他强调理性和自然的重要性,坚持戏剧应该发挥社会教育作用的观点。但是古典主义对他的戏剧改革没有多大帮助。18世纪40年代,他在德国戏剧界的领导地位被德国流泪喜剧的代表作家C.F.格勒特(1715~1769)所代替。

流泪喜剧是从法国传来的。这种戏剧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的保守性和庸俗性,莱辛曾经对它进行过严厉的批判;但是它对于启蒙戏剧也产生过直接影响。和格勒特同时期的剧作家J.E.施莱格尔(1719~1748)在18世纪德国戏剧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曾经拥护戈特舍德的戏剧理论,后来离开古典主义道路,主张向英国戏剧学习。他对莱辛有重大影响。

莱辛是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文艺理论家和戏剧家,德国市民悲剧的创始人,著有《关于当代文学的通讯》、《拉奥孔》和《汉堡剧评》。《汉堡剧评》被认为是欧洲启蒙时期最重要的戏剧理论著作之一。莱辛的戏剧理论和主张,对于整个欧洲戏剧发展的影响十分深远。他强调理性、自然和真实生活的重要性,要求戏剧发挥教育作用。在他的影响和指导下,汉堡在戏剧活动方面很快超过了莱比锡,汉堡学派也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汉堡学派的领导人是著名演员、导演、剧作家和剧院领导人施洛德尔,因此汉堡学派又被称作施洛德尔学派。经过他的努力,古典主义的表演体系被现实主义的表演体系所代替。施洛德尔在莱辛的指导下遵循康拉德·埃柯夫(1720~1778)的现实主义,推进了德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的表导演艺术。埃柯夫创立的第一所德国表演艺术学院,为德国的现实主义表演艺术奠定了基础,他培养的演员中,布罗克曼(1745~1812)是代表人物。

18世纪70年代,德国出现了由作家F.M.克林格(1752~1831) 的同名剧本而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它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参加狂飙突进运动的是一群青年作家,他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强烈地要求自由和个性解放,对于自己的民族历史和民族特性则表示热爱和尊重,这都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和民族意识的增长。但他们的追求和幻想达到了狂热的地步,而且有着个人主义倾向。不久狂飙突进运动因缺乏群众基础很快瓦解。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员有J.G.赫尔德(1744~1803)、 瓦格纳(1747~1779)、伦茨(1751~1792)和克林格等人。J.W.von歌德和席勒是这场运动的主将。

歌德在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下创作了他的第一部名剧《铁手骑士葛兹·封·贝利欣根》(1773),剧本充分表达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叛逆精神。1775年,歌德来到魏玛公国, 逐渐离开了狂飙突进运动。 游历意大利期间(1786~1788),他完成了两部重要剧作:《埃格蒙特》和《伊菲革涅亚在陶洛斯》,前者是歌德从狂飙突进运动过渡到古典戏剧的标志,后者是他的古典戏剧的代表作。在这后一部取材于古代希腊神话的作品里,歌德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代替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抽象的道德观念代替了现实生活。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歌德曾经领导魏玛剧院工作达27年之久,上演过一系列莎士比亚等人的戏剧,对德国剧院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J.C.F.席勒的《阴谋与爱情》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世界名剧。《华伦斯坦》是一部重要历史剧,他对后来的浪漫主义文学有着显著的影响。歌德和席勒不仅创作了一大批优秀剧本,而且在魏玛剧院上演了一系列包括他们自己的作品在内的世界名剧。

这个时期,德国剧坛上还流行着A.W.伊夫兰特和科策布的感伤主义戏剧(又称市侩戏剧)。A.科策布的影响特别广泛。伊夫兰特是领导曼海姆学派的著名演员和导演,拥有大量的观众。

1793年以后,欧洲文艺界产生了浪漫主义运动。德国由于封建势力仍然强大,因此浪漫主义在抗议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带来的阴暗面的同时,也反映了封建贵族的思想感情,对于现实生活极为不满,表现为对中世纪阶级森严的封建制度的赞美和对古典文学的反对,甚至抛弃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以来的思想成果。德国浪漫主义虽然继承和发展了狂飙突进运动崇尚感情的传统,但狂飙突进运动的战斗精神却被完全否定了。德国的浪漫主义者不完全是封建贵族,也有小资产阶级的作家。他们的戏剧创作一般都适于阅读而难于上演。

在德国的浪漫主义戏剧家当中,W.施莱格尔(1767~1845)、F.施莱格尔(1772~1829)、蒂克 (1773~1853)和H.von克莱斯特等人占有重要地位。F.施莱格尔和 W.施莱格尔两兄弟是戏剧理论家。F.施莱格尔脱离现实,崇尚幻想;W.施莱格尔把艺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他同时是翻译家,对向德国介绍莎士比亚戏剧做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克莱斯特是德国浪漫主义悲剧作家的代表。他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情绪,他的悲观主义、神秘主义和宿命论思想,他的夹杂着民族沙文主义的爱国主义思想,都在他的作品里得到了反映。评论家们说,克莱斯特是浪漫主义悲剧家。但是他的《破瓮记》却是德国戏剧史上少有的一部现实主义喜剧,深刻揭露了普鲁士司法界的腐败现象。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现实主义戏剧是不发达的。30年代产生了“青年德意志”运动。参加这一运动的作家们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文艺上反对浪漫主义。K.古茨科(1811~1878)是这一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乌里尔·阿考斯塔》(1847)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悲剧。它反映了1848年革命前夕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进步思想同陈腐习惯势力之间的矛盾和斗争。“青年德意志”的作家们企图以文学手段达到变革社会现实的目的。但是这些作家们的政治纲领模糊不清,思想上软弱怯懦,一旦受到反动统治阶级的威胁,就实行妥协,放弃文学为政治服务的主张。

在这时期,对于德国现实主义戏剧的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是具有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作家 G.毕希纳(1813~1837)。他的剧本不多,其中《丹东之死》(1835)展现了他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而他的未完成的悲剧《沃伊采克》则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下层人民遭受剥削和苦难的生活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深厚感情。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演出事业一直没有多大起色。在海涅的支持和鼓励下,著名导演和剧院领导人K.伊默尔曼(1794~1840)曾经努力改变戏剧演出的落后状况,在1832~1837年他担任杜塞尔多夫剧院经理期间,既不以营利为目的,也不投合一般观众对情节剧的爱好,结果归于失败。德国个别地方的戏剧演出活动有时相当活跃,但是没有形成一个戏剧艺术中心。19世纪中叶,德国的宫廷剧院盛行起一种豪华的演出之风,导演格尔施泰特,J.(1814~1881)对此起了很大作用。他对举世闻名的迈宁根剧团的成立也有较大影响。他的导演艺术华而不实,曾经受到现实主义导演H.劳贝(1806~1884)的尖锐批评。

这一时期德国没有多少取得重大成就的导演和演员。K.塞德尔曼(1793~1843)和F.哈塞(1825~1911)是两个比较重视现实主义表演艺术的演员,但由于缺乏比较好的当代剧本,只能上演古典戏剧,所以他们的表演艺术才能受到限制。

80年代德国文艺界出现了自然主义运动。自然主义作家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主张革新文艺。但是他们要求作品直观地反映现实生活片断,不作社会概括,不揭示重要的社会主题,强调环境影响的决定作用,对生活采取客观主义态度。作为一个艺术流派,自然主义曾在欧洲各国广泛流传,但为时都很短暂。对戏剧艺术影响最大的德国自然主义理论家是A.哈尔茨(1863~1929)。他强调表现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并提出过“彻底的自然主义”主张。德国著名的戏剧家G.豪普特曼就是在他的影响下开始戏剧创作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产生了形形色色的艺术流派。在德国戏剧界占有比较重要地位的是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戏剧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一直流行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表现主义戏剧强调表现反常的令人触目惊心的生活现象和抽象的人物性格、模糊不清的心理活动或下意识活动,不要求剧情发展的逻辑性、戏剧动作的连贯性和结构形式的完整性,运用象征、寓意和幻想来加强主题揭示。它的语言是支离破碎和晦涩不清的,人物名称可以用符号或抽象概念来表示,舞台布景则是变化多端和杂乱无章的。

德国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的各种戏剧流派,从兴起到衰落的时间都很短,唯独现实主义戏剧一直保持着它的艺术青春。G.豪普特曼(1862~1946)始终是德国戏剧界最重要的作家。他和著名的剧院领导人布拉姆合作,开了德国自然主义的先河。但他并不拘泥于自然主义的艺术主张,作品带有明显的现实主义性质,有时也采用象征手法,以扩大其表现力。他的《日出之前》、《织工》和《沉钟》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剧作。

与豪普特曼同时代的苏德尔曼(1857~1928)也是一位比较著名的戏剧家,他的剧作有《荣誉》(1889)和《故乡》(1893)等。德国表现主义的先驱者F.魏德金德的《青春觉醒》(1891),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家G.凯泽(1878~1945)的《从清晨到午夜》和《加莱市的居民》(1913)等,都很有名。

德意志帝国成立后,德国的剧院数目不断增加,但是大都以营利为目的。迈宁根公爵乔治二世(1826~1914)领导的迈宁根剧团打破了一般宫廷剧院的传统,专心上演话剧,剧团曾经在许多国家巡回演出,影响颇为广泛。

1889年成立的柏林自由舞台对于德国戏剧艺术的发展起了多方面的促进作用。它的领导人是著名导演O.布拉姆(1858~1912)。柏林自由舞台专门上演当代的戏剧,首先是H.易卜生、B.比昂松、Л.Н.托尔斯泰、豪普特曼等人的戏剧。布拉姆对欧洲各国的导演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所领导的剧团存在不久,但是在其影响下,德国先后成立了许多类似的实验剧院。

继布拉姆之后的M.莱因哈特是一个才华出众的导演。他具有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倾向,追求外在壮观的舞台效果,但演出往往显得华而不实。

在布拉姆和莱因哈特的领导和影响下,德国先后也涌现出一批出色的演员,如赖歇尔(1849~1924)、J.坎因茨(1858~1910)、佐尔玛(1865~1929)、勒曼(1866~1940)、巴塞尔曼(1867~1952)和A.莫伊西(1880~1935)等人。巴塞尔曼和莱希尔都是积极地参加自然主义运动的著名演员,扮演过易卜生和豪普特曼等人剧作中的许多主要人物。巴塞尔曼是德国20世纪最有名声的演员,被认为是易卜生戏剧的最佳解释者。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仍旧由表现主义戏剧统治舞台。许多地方组织了工人业余剧团,1928年还成立了工人戏剧联盟,许多先进的剧作家、导演和演员,如F.沃尔夫、B.布莱希特、 G.von汪根海姆、M.瓦仑廷奥托、E.布施等都参加了这些剧团,为德国的进步戏剧事业工作和斗争。希特勒取得政权后,给德国的戏剧事业带来了极大的破坏,直到他彻底垮台。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德国戏剧在艰难的环境中发展,产生了 3位举世闻名的戏剧家,即沃尔夫、E.托勒尔和布莱希特。F.沃尔夫的《贫穷的康拉德》(1923)和《马门教授》(1935)等,托勒尔的《转变,一个人的搏斗》和《德国的辛克曼》等,布莱希特的《伽利略传》和《高加索灰阑记》(1945)等都是名剧。布莱希特不仅创作了许多剧本,而且是杰出的导演,并建立了自己的导演学派。

见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戏剧、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戏剧。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