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快讯 > 正文

维拉罗勃斯(维拉洛博斯H.) 天天最新


(资料图)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维拉洛博斯,H.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维拉洛博斯,H.方面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拼音]:Weila-Luobosi

[外文]:Heitor Villa-Lobos (1887~1959)

巴西作曲家。1887年3月5日生于里约热内卢,1959年11月17日卒于同地。6 岁从父亲学习大提琴。1899年父亲去世,母亲把他送进大学医科预备班,禁止他再学习乐器。1903年,他从家中出走,加入“绍罗”(20世纪初盛行于里约热内卢的一种演奏通俗音乐的市民小乐队)的行列,开始在咖啡馆、酒吧间、旅馆和电影院里拉大提琴、弹吉他、吹单簧管和萨克斯管。1904年,他写了一首名为《薄煎饼》的吉他曲。从1905~1912年。他自筹路费,游历了巴西东北部、南部、内地及亚马孙河地区,加深了对民间音乐的了解。这期间,他曾在1907年回到里约热内卢投考国家音乐学院,虽然榜上无名,却被教授们以“考生中最有才华的人”为理由破格吸收为旁听生。可是过了不久,他就中断了学业。他还曾短期从A.弗兰卡学和声以及从B.尼德贝格尔学大提琴。此外,他再也没有受过其他正规的音乐教育。1915年举行首次维拉-洛博斯作品音乐会,演出了他创作的三重奏曲、幻想曲、随想曲、摇篮曲以及钢琴诙谐圆舞曲和浪漫曲等。1923年,在政府资助下去巴黎逗留一年。这次旅行使他意识到,一个巴西作曲家要想在欧洲取胜,就必须拿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作品来。回国以后,他用仿民间曲调的音乐主题和各种非传统的器乐与声乐组合法,创作出一系列名为《绍罗》的乐曲。这些乐曲形式多变,小到吉他独奏曲,大到交响乐队加混声合唱。其中写得最成功的是题为《破碎的心》的第10首《绍罗》。1927年第2次去巴黎,他演出自己的新作,获得成功。当时,他受到风行于巴黎的新古典主义音乐的启发,一回到巴西就开始创作《巴西的巴赫风格曲》,试图将巴西的音乐素材与具有世界性的巴赫风格结合起来。1932年,他担任里约热内卢音乐教育的领导工作。1942年成为全巴西音乐教育的负责人。同年创办国家奥尔甫斯歌唱学校。1945年创建巴西音乐研究院。他还组织了教师合唱团,编撰了一套为音乐教育和群众歌咏所用的合唱曲集《实践指南》。晚年除继续作曲外,经常去国外指挥自己作品的音乐会。在他70岁生日时,巴西把该年(1957)宣布为“维拉-洛博斯年”。1962年在里约热内卢建立了维拉-洛博斯纪念馆。

维拉-洛博斯是一位自学成材的作曲家。他凭借自己的天赋和生活经验,把巴西各种族的音乐要素融于一体,终于创作出许多具有民族气质和个性的优秀作品。他的作品上千首。其主要作品有14首《绍罗》、9首《巴西的巴赫风格曲》、12首交响曲、9首协奏曲、6 部舞剧、4部歌剧、17 首弦乐四重奏以及大量其他类型的室内乐、钢琴曲、吉他曲、合唱曲和独唱曲等。其中最著名的是为女高音和 8把大提琴所写的第 5首《巴西的巴赫风格曲》中的第1乐章《咏叹调》,为室内乐队所写的第2首《巴西的巴赫风格曲》中的末乐章《内地小火车》,以及钢琴组曲《玩偶之家第1号》中的第7曲《小丑》。他的作品通过广泛运用仿民间音调的创作主题,新颖奇特的乐器组合法,造成浑沌效果的持续音、固定节奏、多调性和多层次的横向线条进行等,反映出南美热带荒原的天然美,里约热内卢狂欢节的热烈气氛,殖民时代残留下来的孤独惆怅情绪,以及巴西人民奋发向上的生命活力。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