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丁宏波
【资料图】
通讯员 刘文奇 于燕
“投资海安,就是看中这里良好的工业生态链。”5月10日举行的海安(深圳)高质量发展恳谈会上,广东铭利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陶诚当起“招商员”,现场分享投资感受。落户7年来,该公司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去年实现营收7.2亿元。公司今年上马二期项目,投产后可年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与储能结构件1000万件。
以铭利达科技为代表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是海安重点培育的10条产业链之一,目前已集聚规上企业74家,去年销售超百亿元。“链”上明星企业众多,其中,亚太轻合金轿车用挤压变形铝合金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全球第三;通润汽车生产的汽车千斤顶占据全球30%的市场份额。
制造业是海安市的“看家本领”。去年,海安市实现工业应税销售总量和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均居南通市第一。海安市委书记于立忠说,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将着力补链延链强链,进一步做大制造业规模总量、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努力建设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传统产业面广量大,锻强工业经济“筋骨”,但也带来布局分散、集中度不足等瓶颈。年初,海安市聚焦主导产业重点领域和产业链薄弱环节,调整重点培育产业链,形成10条优势产业链和10条培育产业链协调发展新格局。
翻开海安市全新的产业链图谱,产业“赛道”更为细化。比如,新材料产业又划分为磁性材料、高温合金材料、功能膜材料3条细分产业链。海安市发改委主任许金龙说,推动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深耕行业细分市场,做到既长“块头”又长“肌肉”,打造行业“隐形冠军”。4月23日,海安市在重庆举办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恳谈会,签约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动“朋友圈”越扩越大。海安市强化链式招商,紧盯关键环节,列出招引清单,加紧推动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今年以来已组织产业链招商活动60余次,掌握在手在谈信息46条。
产业集群,靠的是一个个项目支撑。海安市厚植发展土壤,助力“小巨人”企业茁壮成长。落户第11个年头,江苏东材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产能4.0升级。眼下,四期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新上3条世界一流的光学级聚酯基膜生产线,预计今年光学级聚酯基膜产能将达13.5万吨,产能跻身全球前五。“政府服务好,来了就不想走了。”公司副总经理赵学伟说。
东材新材料只是海安项目建设“N期现象”中的一个代表。弘盛新材料2013年落户海安以来,年年追加投资、升级设备,从一期、二期到三期,总投资超50亿元,去年将总部迁至海安。通过支持企业扩产能、招业务、上项目,“二期”“三期”甚至“四期”在海安持续涌现,近5年来共新建各类“二期”项目53个,总投资233.3亿元。
“持续增强产业链竞争力,打造‘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的产业集群。”海安市市长谭真介绍,聚焦产业集群培育,着力强链、延链、补链,着力营造产业链生态,加快培育高端纺织、高端装备两大千亿级集群和新材料、节能环保等8个百亿级集群。2022年,十大重点产业集群实现开票销售1598.56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达73.07%。
产业集聚发展,破解行业难题。企业污水排放量、水质断面污染物年均值……在常安现代纺织科技产业园内,大屏幕实时报告环境“体检”情况。印染废水排放一直是制约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海安把纺织企业集中闭环管理,园区企业污水集中处理,高效解决了原本的行业痛点。
“链”上发力,收获项目“葡萄串”。今年前4月海安市新签约并注册项目16个,其中5亿元以上内资项目9个、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7个,跻身南通一季度项目建设考核第一方阵。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