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快讯 > 正文

克洛代尔与中国(克洛代尔P.)


(相关资料图)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克洛代尔,P.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克洛代尔,P.方面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拼音]:Keluodai"er

[外文]:Paul Claudel (1868~1955)

法国诗人、戏剧家。1868年8月6日生于埃纳省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房地产抵押登记官。年轻时在巴黎上大学法科和政治学院。有一年圣诞节在巴黎圣母院听大弥撒,大风琴奏乐,圣歌合唱,深受震动,决心以歌颂天主教信仰为自己终生的神圣事业。1886年12月皈依天主教。经考试录取为法国外交部青年见习人员。后来成为职业外交家,曾任驻中国福州的领事和驻日本、美国、比利时的大使。但是他却始终不懈地用诗歌,主要是诗剧,来抒发自己的宗教热情。1955年2月23日于巴黎去世。

克洛代尔的文学活动是从写诗开始,后来虽然发表了许多剧本,也都是诗剧,诗意的抒?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2/32357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榈木绫荆皇欠从诚质瞪畹木绫尽J璐碜饔小段宕笏谈琛?1910)和《三重唱歌词》(1914)。戏剧代表作有:《城市》(1890)、《少女维奥兰》(1892)、《给玛丽报信》(1912)、《人质》(1911)、《正午的分界》(1906)、《缎子鞋》(1928)等。

克洛代尔和瓦莱里都是一度盛行于19世纪末叶的象征主义诗歌的后继者。瓦莱里在艺术上师宗马拉梅,而克洛代尔则师宗兰波。他和瓦莱里在文学史上都被认为是后期象征主义的最重要的诗人。克洛代尔的诗和戏剧往往取材于《圣经》,充满基督教的玄想与炽烈的宗教信仰热情。他的诗歌激情奔放,表达方式大刀阔斧,接近兰波的风格。他的作品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世俗的情欲和罪恶与上帝的“神恩”之间的矛盾,官能享受的魔障与“神灵的召唤”之间的冲突,实质上是唯心的遐想和资本主义世界残酷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克洛代尔诗歌的艺术形式富于独创性。他自始至终写自由诗,不写格律诗。他的诗句近似分行的散文,类乎宗教典籍中的经文。据他自己说,强有力的节奏,是配合人的呼吸的。这种有节奏的散文诗,在朗读时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魅力。在20世纪的法国抒情诗人中,受克洛代尔影响最明显的主要有贝玑、茹弗、埃马努埃尔等。

克洛代尔在中国任职期间(1894~1899),曾写成散文诗集《东方的认识》(1896)。他学过汉文,曾翻译和改写一些中国的诗。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