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是衡量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4月6日,记者了解到,经过调查人员野外观察,除了在南京溧水发现丹顶鹤外,亚洲长翼蝠首次被记录,高淳也发现分布着南京本地最大白鹇种群,南京生物多样性家底再“上新”。
“这不是我们第一年观察到丹顶鹤‘一家’,它们也算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在南京农业大学调查团队成员包浩然给记者展示的照片里,丹顶鹤“一家”羽翼轻扬,正悠闲地享受着“日光浴”。根据它们携带的GPS定位装置,调查组已连续3年在石臼湖观察到来自俄罗斯的丹顶鹤“一家”。
丹顶鹤是鹤类的一种,因头顶有“红肉冠”而得名,是东亚地区特有的鸟种,也是迁徙候鸟。“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俄罗斯东部、蒙古、韩国、朝鲜、日本等地,大陆种群每年冬天都会从北方来到中国沿海区域越冬。”包浩然说,其中最有名的越冬地是盐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1月,江苏、安徽调查组再次来到石臼湖寻找丹顶鹤“一家”的身影,意外发现它们从马鞍山博望区飞入南京溧水界,这是江苏首次在长江以南发现丹顶鹤越冬的身影。至此,南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增加丹顶鹤一种,同时为南京新记录种。
丹顶鹤在我国的越冬地多选在长江以北,此次选择在长江以南的石臼湖越冬,证明石臼湖经过多年湿地保护,环境得到提升,吸引了丹顶鹤“一家”的到来。
耳短而宽,毛短而密,亚洲长翼蝠因其具有相对狭长的翼而得名。2月18日,南京农业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团队陆生脊椎动物调查组在汤山一洞穴中采集到长翼蝠科的亚洲长翼蝠标本1号。
“经查阅历史文献和相关记录,确认为南京翼手目物种新记录科、新记录种。”包浩然说,目前调查组正在通过骨骼形态度量以及分子系统学分析来进一步研究该样本。
距离汤山100多公里的高淳区也传来了好消息。
调查组在高淳区多处山地布设的红外相机,均拍摄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鹇的影像,为高淳区鸟类新记录。
“架设在高淳山区的2个红外相机位点,都监测到了至少1个繁殖对和1只雄性亚成体,说明上述区域存在稳定的繁殖种群,而多个监测位点的白鹇个体数量超过4只。”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高国富解释道,上述数据显示高淳境内可能有南京最大的白鹇种群,“在高淳境内发现的多处白鹇分布位点,填补了该物种中间空白的地理分布区,进一步支持了白鹇种群北扩的事实。”
“野生动植物的种群数量是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的‘晴雨表’,随着生态的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珍稀濒危物种频频出现。”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处副处长刘琉介绍,近年来,南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一直持续推进。
为了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自前年10月份启动全市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以来,调查团队通过实地探查、在野外架设红外相机、遥感等方式进行观测,已累计完成986个样线、86样地、4588样方和580样点的野外调查工作。
“经过一年4个季节的不间断观测,调查的阶段性成果让我们首次基本摸清了南京的生物多样性种类。”刘琉说,目前合计记录到846种植物、324种陆生脊椎动物、636种昆虫、579种水生生物、145种大型真菌,合计2530种物种。
“南京生物多样性的家底正在变厚。”刘琉表示,本次调查的所有样线、样地、样方、样点将永久留存,布局南京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待首次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结束后,南京市将像监测大气和水一样,对“它世界”开展监测和保护。
据悉,南京市生态环境局还将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种质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长吻鮠铜鱼、中华绒螯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开展有经济价值种质资源保护与改良的关键生物技术研发,加大本地特色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因地制宜保护重点物种,优先保护中华虎凤蝶、震旦鸦雀、青头潜鸭、黑脸琵鹭、秤锤树等世界濒危、极危物种和南京旗舰物种;强化生态系统整体保护,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完善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强化自然保护地管理。
记者 许海燕 通讯员 关欣悦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