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快讯 > 正文

撒开“两条腿” 服务“双循环” —— 我省175家企业开展内外贸一体化试点探索-全球今日报

中国江苏网讯 近日,商务部公布了全国9个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名单,江苏入选。省商务厅同步认定支持175家企业开展内外贸一体化试点探索。内外贸一体化会对江苏经济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目前,试点企业在进行怎样的实践?试点的难点在哪里?记者进行了调查。

两个市场“通吃”,销售逆势上扬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内外贸一体化,意味着企业经营不单单只依赖出口或内销,而是海内海外两个市场“通吃”,从而更好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在苏美达股份有限公司总部的展厅里,记者看到了该公司针对内外贸一体化作出的努力。他们的目标是“打造数字化驱动的国际化产业链和供应链,成为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标杆企业”。去年前三季度,苏美达实现出口总额43.4亿美元。自去年10月以来,他们先后组织80多个业务骨干团组,奔赴海外32个国家和地区,拜访各类客户,参加专业展会,推动项目履约,抢抓海外市场新机遇。

在深耕传统海外市场的同时,苏美达也在加速开拓国内市场。例如,今年1月,旗下轻纺公司与国内多个互联网平台达成合作,内贸业务实现开门红,接单规模近7000万元人民币。旗下纺织公司的“熊猫毯”在山姆会员商店上架后,迅速成为爆款产品,周销量最高超2万条,已连续获得山姆会员商店追加订单。

“江苏入选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对于那些只用‘一条腿’走路的企业激励会更大,会给跃跃欲试、观望不前的企业以信心、以方向。”徐工机械副总裁、徐工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刘建森说。近年来,徐工在内销、外贸两方面建立起愈发完备的管理体系,海外分布了1000个销售网点。“尤其在去年,我们深切体会到,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迫切性、必要性。”刘建森说,2022年,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叠加,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徐工依靠“两条腿”走路,销售逆势上扬,出口收入同比增长翻番,“挖掘机械、起重机械、铲运机械、道路机械等多品类产品出口迅速增长,全球市场占有率持续攀升,业绩跃居行业榜首。”

“我们目前对外出口分两块,一个是产品输出,一个是技术输出。”恒瑞医药战略投资部总监张伟说,“走内外贸一体化这条路能够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一方面可以缩小与国外高端制药企业的差距,另一方面也可以拉开与国内一些仿制药企的差距,占领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医药行业是一个全球化非常成熟的产业,我们发现国外对中国产品的认可程度在提高。我们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建立研发中心,把我们的研发成果输出到海外,创造公司的第二个利润增长点。”

汇鸿集团运营管理部总经理李炎洲说,在纺织服装领域,汇鸿集团年出口额常年排名全国前五,内贸总值2022年达到近10亿元。在绿色循环领域,旗下汇鸿亚森公司已连续9年排名中国林产品(胶合板类)出口数量和金额双第一。“我们具有开展内外贸一体化业务的扎实基础,在纺织服装、食品生鲜、绿色循环和大宗商品等领域建立起行业领先的规模及资源优势。”

三个“相同”认证,“东边不亮西边亮”

在商务部等14个部门发放的通知里,对各试点地区提出了这样一条要求: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等方面积极创新、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所谓“同线同标同质”,是指按照相同标准、相同质量要求,在同一生产企业生产既能满足境外特定目标市场要求又可内销的产品。

早在1994年,“好孩子”已经是全国闻名的一流企业,拥有相对先进、标准化的生产线,然而当时德国一家企业负责人走访后的反馈,让好孩子集团总裁、创始人宋郑还心头一紧。“我本来很自信地以为,对方会给我们竖大拇指,没想到,他们直接说我们的工厂根本不符合国际标准。”宋郑还回忆,当时“好孩子”的工人拧螺丝都是手工操作,而国外已经实现了自动化。

国际标准是什么样?带着这样的疑惑,宋郑还坚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他说,在美国市场创业初期,企业根据当地市场需要,研发了“秋千式摇篮车”,销量一路上扬。但消费者反馈,产品中某个零件有些损耗,一时间退货率达到11%,“我们咬咬牙,把这批次所有产品全部召回,一共48000辆车,货值40多万美元,我现在都记得这个数字。”他感慨,国际市场的残酷竞争,倒逼了企业发展、成长,“如今,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形势,企业始终能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间腾挪转换,能在更大市场空间内寻找机遇、寻找增长点,通过‘东边不亮西边亮’实现较为稳健的增长。”

去年8月,江苏苏美达纺织有限公司生产的“化纤绒毯”产品通过认证审核,成功取得“三同”纺织产品认证证书和绿色产品认证证书,公司也成为全国纺织行业首个“三同”认证获证企业。江苏苏美达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桢钢说,成功获得“三同”与绿色产品双认证,标志着苏美达纺织公司内外贸产品可同时满足出口、内销两类市场需要,对提高苏美达纺织公司的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起到重要作用。

汇鸿集团参股投资的亚森同汇公司,年产40万立方米中(高)密度板项目,引进国际最先进的辛北尔康普第九代密度板连续平压式生产线,打造“三同”高端密度板产品,2021年投产当年即实现营业收入2.23亿元。李炎洲说,如何将国际市场认可的标准下生产的外贸产品,变成国内市场认可的内贸产品,首先要统一标准。“同线同标同质”是国内外市场认可标准对接和磨合的过程,目前汇鸿集团已经按照省政府相关文件的要求,进行了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声明,下一步将积极开展“同线同标同质”相关认证和平台搭建工作。

转变供应链,仍是攻坚难点

内外贸一体化,难在哪里?

“首先在政策壁垒上,有些产品在海外做开发的时候会遇到一些阻力。产品全部做完了,申请上市的时候,海外一些部门却迟迟不批复,他们对我们的产品还是有一些歧视和不公平对待。”张伟说,“还有资金方面,在做临床和技术开发的时候,我们在海外组建了很多公司,这些公司需要国内资金的支持。但是现在国家外汇局对国内企业的外汇支出是有限额的,这个限额对我们来说远远不够。比如在海外聘请一些高技术人员,费用是很高的,没有资金的支持很难实现。”

李炎洲从供应链的角度说明了内外贸一体化目前存在的困难。“如何转变供应链运营体系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国内市场周转周期快、市场反应快、供应链灵活,国外市场订单周期相对较长,市场变化相对平缓,供应链订单量相对较大。适合国外市场的供应链运营体系,未必适合国内市场,需要作出适当的转型升级。”他说,传统外贸企业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必须打造全面适应国内市场、小单快返的供应链运营体系。

在采访中,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提到了“缺乏专业人才”。他们说,非常缺乏国内市场需要的品牌建设、企划设计、市场营销、数据分析方面的人才,原有外贸人才由于长期业务习惯和思维模式的限制,较难在短期内转型。同时,不少外贸企业在国内市场缺乏影响力,短期内很难吸引熟悉国内市场的高层次人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发展。

面对难题,企业希望能得到怎样的帮助?

李炎洲说,一是希望推动“同线同标同质”宣传力度,开展“同线同标同质”认证工作,提升企业国内知名度;二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畅通知识产权快速保护通道;三是加强金融服务保障,能重点支持产品内销推广。

张伟说,“我们希望能够加快新药的审批速度,目前做一个创新药,从立项到最后的产业化,往往要经过10年左右的开发时间,投入的资金不计其数。而且现在和海外接轨,好多产品是在国外做的,临床花费更是以美元来计算,所以我们希望在国家层面能够加快对创新药的审批速度。”

能否解决内外贸一体化中的诸多难点,是未来内外贸一体化顺利推行的关键。省商务厅表示,下一步,我省将以完善体制机制为重点,悉心培育一批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企业,着力打造一批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现内外贸高效运行、深度融合、顺滑切换、相互促进。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企业开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