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快讯 > 正文

疫情究竟会带来哪些心理影响 公众如何应对疫情的心理冲击

一、疫情究竟会带来哪些心理影响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课题组做了大量的工作来研究疫情的心理影响。我们曾在2020年2月开展了一项5万人的线上调查,结果显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我国公众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及失眠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27.9%,31.6%和29.2%,急性应激症状的检出率为24.4%。我们之后也开展长期研究,发现在疫情暴发12个月后,焦虑和失眠症状呈显著缓解趋势,但是抑郁症状呈轻度恶化趋势,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行为也明显变多了。

据世界卫生组织评估,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可能在一两年之内能够减轻、缓解,甚至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是疫情暴发之初,世卫组织就判断新冠疫情对全人类精神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少要持续10-20年以上。为何这么说?


(资料图)

首先,因为疫情,很多人都长时间待在家里,在有限的空间内,情绪很容易变得低落,甚至是烦躁不安,反复无常。其次,公众对于传染病本身存在恐惧,怕不小心感染后有可能会损害健康。另外,疫情让很多人对于未来产生迷茫。不能去上班工作或居家工作可能对经济和收入产生压力,直接影响生活。新冠肺炎本身及由此产生影响对我们是应激性事件,对大部分人来说会随着应激减少而缓解,但部分敏感人群心理问题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疫情期间不同人群精神心理问题的发生会存在差异,对于医务人员、基层工作人员等一线工作人员,新冠病毒感染者及其家属、隔离者,因疫情经济收入受影响或失业的人群,以及老年人、儿童青少年等特殊人群的精神心理问题,都需要予以持续关注。

2020年新冠疫情出现后,我曾呼吁疫情后精神心理康复工作刻不容缓。这两年的工作进展还是不错的。

针对疫情引发的精神心理问题,早在疫情暴发的初期,即2020年的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印发了一系列的心理应急救援和心理疏导的措施,以全国的公立医院为主设立了600多条心理援助热线。各地疫情发生后,各地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的精神心理专业人员组成心理救援队,在疫情严重地区进入隔离病房、方舱、隔离点等及时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各地精神心理专家们对制定疫情下心理干预方针提供了很多建议,还通过不同渠道宣传推广心理调适方法,加强人民的心理健康意识,进行积极的科普宣传和教育,帮助公众认识情绪,调节情绪,消除公众对疾病的污名化,降低患者的病耻感,增加心理免疫技能训练和策略干预。

这些措施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公众对于精神心理问题的素养不断提高,很多人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也愿意找专业的人员寻求帮助。通过疫情期间国家、媒体、心理专家的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公众也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

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防治和康复工作变得比以前更容易。但同时,疫情和防控政策的变化也对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水平和相关政策制定、完善公共精神卫生体系建设带来了磨炼和挑战。我国的精神医学和心理危机干预研究起步较晚,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的职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

二、公众如何应对疫情的心理冲击

个体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的状态有着重要关联。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寻求心理咨询和心理热线帮助的人次数激增,主要表现出的心理状态是焦虑、抑郁、失眠、恐慌、无助、愤怒和内疚。当这些心理状态在许多人身上出现或者加剧时,就可能对社会行为带来一定的影响。

例如,当一个人体验过就医的困难和无助后,再次就医时,可能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指责周围人的无能,给自己求医问药治疗康复增添阻碍,这是人对抗无助感的心理防御之一,尽管它起不到实际的作用,但却能暂时缓解人的无助情绪。如果类似的例子频繁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冲突就会越来越多,可能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对普通大众应对疫情带来的精神心理影响有如下几点建议:

1、科学防范,觉察情绪,接纳自己。面对疫情,人们可能会产生担忧、焦虑,甚至恐慌等心理情绪。这是我们面对危机事件时正常的反应、有助于我们对应激源保持高度警觉性。要允许自己有这样的情形,不必过度担心,接纳自己的负性情绪,认识到它们随着疫情的结束会慢慢消退,这样有助于我们放下焦虑,保持平稳心态。信息爆炸的自媒体时代,网络上各种信息真假难辨,需要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筛选,要从官方渠道获取科学、可靠的信息,接受客观事实,科学防范疾病。学习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严格执行“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减少外出”“保持一米线距离”等防控措施,建立科学防控疫情的信心。

2、规律作息,适度运动。证据表明,自身免疫力在新冠肺炎的预防和治疗中至关重要。均衡的饮食、良好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不仅能保持人体免疫力,更有利于缓解负性情绪,保持心理健康状态。三餐定时定量,合理膳食,每日进行约30分钟的室内有氧锻炼,每天不少于7小时的规律睡眠,有助于我们提高机体抵抗疾病风险的能力,也有助于我们保持良好的心理和工作状态。

3、积极倾诉,合理宣泄,自我调适,身体放松。因为疫情,人们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减少,加剧焦虑、无助等负性情绪产生。积极的倾诉、合理的宣泄能防止情绪过度压抑,帮助维持平稳的心态。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法和亲人、朋友沟通,彼此倾诉,相互支持与鼓励。同时也要学会适当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和技术,当产生负性情绪时,可以通过心理暗示和转移注意力等方式进行调节。看电影、听音乐、进行适当运动均有助于平复情绪,用积极的行动使自己从恐慌中走出来。

4、寻求专业帮助。当自己的情绪状况持续恶化,或伴有严重的失眠、焦虑、抑郁、暴躁等,通过自我调节无法有效缓解时,应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专业机构免费开通了心理援助热线服务,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进行咨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到线下就诊。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精神心理 心理健康 心理状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