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记者 董 翔
初冬时节,位于南京市南部新城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项目现场,一片火热施工景象。馆外,罐车、叉车来回穿梭;馆内,施工人员抓紧铺设岩棉、安装隔音板、涂覆乳胶漆。该场馆拟于今年底竣工交付,将作为集中保管民国时期历届中央政府及其直属机构档案的国家档案馆,成为国家历史文献保护的重要场所。
新馆主体建筑呈米黄色,八层档案库方正庄重,如同线装书盒紧紧“抱”在一起,环踞前方的二层建筑简约典雅。“我们所负责的装修环节,就是给场馆从里到外穿上保温、保湿、防腐、防霉的高性能‘衣服’。”中建东方装饰有限公司负责该馆项目的生产经理谷超说。
记者随机走进一处库房,百余平方米的空间里,三辆高空作业车同时运转,岩棉铺设已近尾声。“岩棉具有很好的保温防火性能,但安装起来费时费力。为防止‘冷桥’现象发生,要在隔墙龙骨上每隔60厘米装一个‘U’形架,再把切割好的岩棉嵌进去,最后覆盖一层石膏板,为贴梁贴顶施工,工期一下子翻倍。”谷超介绍,新馆共有大小库房107个,建筑面积超8万平方米,大部分用于存放纸质文献,对环境要求极高,必须做到六面保温,工程量巨大。
地面则应用科技含量高、技术环节复杂的铺地材料——彩色水泥基自流平,摸上去温润而细腻。“自流平材料进场后,经人工初步平整,会自己流动精确找平。”谷超说,存放大量纸质档案的柜子都很重,一般的瓷砖容易破裂。为了方便档案柜移动,地面将铺设轨道,综合平整度、表面强度、耐磨性能、防火等级等多种因素,自流平是理想选择。
更难的施工在负一层办公用房。进风机房里,直径20—80厘米的风管占据大部分空间,最近处离墙面只有45厘米,而长2.4米、宽1.2米的隔音板,为了避免拼接要尽可能少切割,只能穿过空隙进场,再被固定在墙上。热水机房里,横竖搭建的钢管只留给施工人员极为狭窄的操作空间,材料进场、搭建交给身材瘦小的工人。
“8月初才具备进场施工条件,高峰时300多人同时作业,52天完成8.6万平方米的保温隔墙安装及涂料喷涂,并顺利移交给下道工序。”中建东方装饰有限公司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项目经理崔亮表示,眼下距离竣工交付不到一个月,项目正与时间赛跑。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