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快讯 > 正文

【新华时论】读懂“农村公交亭”背后的民生新需求-当前速递


(资料图片)

兴化市投入数千万元财政资金,用两年时间在全市466个行政村建起公交候车亭,受到百姓欢迎、点赞。

近年来,为了满足农村居民出行需要,不少地方将城市公交延伸到乡村,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坐上公交车。“村村通公交”不仅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也方便了村民收寄快递,还为城里人到农村观光旅游、选购农副产品带来了便利,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然而,一些地方农村公交虽通了,却没有配套的候车亭,只有一个个孤零零的公交站牌立在路边,村民候车不得不站在露天,夏天顶着烈日、冬天冒着寒风,遇到下雨天就更不方便。村村通公交之后,村民们期盼等候公交时能像城里人那样,不仅有候车亭为其遮风挡雨、提供歇脚之处,还能通过候车亭中的信息显示屏,查看公交线路、起始时间、停靠站点,规划好出行安排。因此,读懂农村小小公交亭背后的民生新需求非常重要。

老百姓富起来之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过日子已经从追求“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优不优”“美不美”。除了更好的出行,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成了新时代群众的新需求。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群众对民生的新需求,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为百姓创造高品质生活。十年来,全省坚持把75%以上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投入到民生领域,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实现度超过90%,人均预期寿命从76.6岁提高到79.7岁,苏北地区30余万户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广大党员干部只有不断正视百姓对民生的新需求,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奋斗姿态,全面推进各项民生工程,不断刷新“民生高地”惠民高度,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才能持续赢得百姓的信任和支持。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要像注重建设农村公交候车亭那样,坚持问题导向、对症下药,聚焦重点、精准施策,建立完善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制度体系,从体制机制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利益问题,针对满足人民群众民生新需求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会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就可实现良性循环。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