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快讯 > 正文

要闻速递:【新华时论】城市更新多些“三问于民”


(资料图片)

在城市更新项目推进过程中,南京逐步加大公众参与程度,尝试让公众深度参与。实践证明,用最大公约数来保障工程顺利推进,切实把群众需求摆进去,“民生工程”才能变成“民心工程”,群众“呼声”才能变成“喝彩声”。

早期老旧小区改造、街区整治出新等项目大多由政府主导,但城市治理千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单靠有关部门的设计和规划,难免顾此失彼、左支右绌,甚至导致“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如今,城市治理单元的切分更加精细。以社区为例,过去人们大多关注居住需求,今天则要承担起休闲锻炼、商业服务、停车行车等多种功能,要在既有建造基础和有限空间内进行升级、改造,关照居民方方面面的需求,难度可想而知。再以城市交通为例,拦车石墩和道路护栏可以起到隔离作用,但也发生过石墩绊倒人、护栏致人死亡等事故,应该如何合理设置?又比如,城市要不要在路口设置遮阳伞,以降低高温天气闯红灯的概率?解决好这些问题,在更大维度上确保城市运转更加良好有序,必须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以最大程度凝聚城市治理合力。

相反,不善于倾听民意,单靠职能部门的规划,很可能“按下葫芦浮起瓢”,在细节上失之于粗放,无益于民生,也会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现实中,有的地方自动扶梯等基础设施重建设而轻管理,甚至因闲置多年而布满蜘蛛网;有的地方忽视噪声扰民等因素,将体育场馆等设在靠近居民楼的地方,导致矛盾重重……这些“带病”上马项目,大多使城市治理难达预期,甚至“好心办坏事”。究其原因,根子上还是因为对民众意见重视程度不够。

群众的声音蕴含着大量真知灼见,对城市精细化治理大有裨益。让居民参与规划、设计过程,往往能产生出人意料的亮眼成绩。我省不少地方在推进旧城更新和城市治理时,坚持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力争用“三问于民”打捞居民声音,在众口难调中调出最大公约数。以南京为例,南京市民参与城市更新的探索已有近十年,去年发布的《居住类地段城市更新规划土地实施细则》,多次提到在实施过程中对公众参与的具体要求,将“公众意见”提升到至关重要的高度,贯穿方案设计、实施建设等全流程。苏州、无锡等地也有类似举措,一系列倾听民声的举措,获得公众高度赞誉。

吴良镛院士认为“城市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如何确保“复杂巨系统”更好有序运转?他与梁思成共同推荐的《城市即人民》一书给出答案,书中反复强调“对民众的关注应当多于砖石、水泥、钢铁、木材或塑料”等观点,这和“三问于民”的城市治理思路不谋而合。城市不仅是经济发展的载体,更是百姓的家园,在旧城更新和城市治理过程中,能否注重倾听民意,让居民成为城市“梦想改造家”,很大程度上决定城市的治理水平。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城市更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