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来自中科院、上海交大、华东理工大学等大院大所的专家学者齐聚泰兴,围绕高端生物食品产业打造展开学术研讨。从2020年开始,类似的研讨会就已开过多次。依托“最强大脑”,泰兴注册成立了生物发酵与未来食品产业研究院,建成占地30亩的中国生物发酵与未来食品孵化中心,设立20亿元规模的黄桥生物发酵与未来食品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同时,拥有产业关联企业和项目30多个,一座百亿级中国生物发酵与未来食品城加快崛起。
“项目既是工业发展的‘牛鼻子’,也是乡村振兴的强引擎。”泰兴市委书记张坤说,要坚持用工业化的“脑袋”武装农业,大力建设产业园区,加强农业项目招引建设,发展科技型、智慧型农业,接长加粗产业链,构建起“工业农业双轮驱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
2020年以来,泰兴先后招引建设千万元以上农业重大项目65个,总投资73.37亿元。连续三年在全省乡村振兴考核中位列第一方阵。
(资料图)
走进黄桥现代农业产业园,瓜果香味扑鼻而来。去年底刚回乡投资的客商焦文采迎来首场丰收,年初种下的西瓜、甜瓜陆续上市。“200多亩瓜果每茬能卖到80多万元,多亏当初选择进园区,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见到效益。”焦文采说。进园区投资相当于“拎包”入驻,不仅路、水、电、棚架等基础设施不需要自己操心,而且还搭上园区与省市农科院合作的“东风”,种出优质的瓜果,抢占市场先机。
“有了园区就有了抓手,可以有的放矢地招引农业项目,推进农业全环节提升、全产业融合、全链条增值、全要素保障,全面提升农业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泰兴市委副书记张红霞介绍,目前,泰兴有24个农业产业园,其中1个国家级、1个省级、22个泰州市级,覆盖所有乡镇(街道)。
项目聚集园区,泰兴农业版图愈发明晰:“十四五”期间,北部以农产品加工园区为中心,打造“鲜食之都”;东部以黄桥为中心,建设中国生物发酵与未来食品城;西部以滨江为中心,建设滨江粮食物流产业园;中部以姚王街道为中心,推进“江沙蟹”一二三产融合。
泰州市和泰兴市两级政府重点打造的“农”字头特色园区——泰兴农产品加工园成立于2009年。紧紧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加工的产业定位,园区10多年来形成粮食加工、畜禽加工和果蔬加工三大特色产业板块,先后获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国”字号称号。泰兴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潘冬子介绍,“十四五”期间,泰兴瞄准“鲜食之都”的产业发展定位和“长三角之胃”区域发展目标,积极打造“卤味、快食、面点、果饮”四大鲜食产业集群,目前已入驻企业62家,2021年,实现工业销售产值82.6亿元,吸纳周边剩余劳动力就业5000余人。
集天下“贤士”,促科技兴农。萝卜种植大户李军在新街镇河西村种有600亩萝卜,距他的萝卜田不远,有一座由农业专家长期坐镇的“萝卜科技小院”。萝卜种植一直是新街镇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超过1.2万亩,庞大的产量、单一的品种,曾一度造成菜贱伤农的现象。去年,泰兴着力在农业引才、育才上下功夫,联合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南京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共同创建了“萝卜科技小院”,与全省39家萝卜科研、生产单位合作,栽植萝卜品种200多个,致力于选育、推广适合泰兴乃至全省的萝卜新品种。现在,农业专家不仅长期驻扎在新街,还在“萝卜科技小院”里培育了800多种萝卜种子。
泰兴去年在农产品加工园区建立规模庞大的农业大数据库,打造全流程综合管控平台和综合展示中心,为一产科学种养、二产精深加工以及三产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滨江镇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一座9000多平方米的大棚,只有两个人管理。大棚负责人曹斌介绍,通过智能手机,就能一键开启智能环境控制系统,自动检测室内温湿度、光照度及室外气象参数,自动施肥、滴灌浇水。
江苏百汇农业发展公司总经理白开荣说,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优势技术资源,实时连线全市生猪养殖大户和养殖场,为企业提供更健康、品质更好的生猪资源。同时还可以及时了解到产销供求信息,整个过程变得更精准、便捷和及时。
记者 周建平 赵晓勇
通讯员 张建荣 徐路 沈凯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