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是座开放包容的城市,拥有约1.7万家外资企业,近3万名常住外籍人士。自本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众多外籍人士争当志愿者,与当地群众、医务工作者一道,守护共同家园。
“报答这座城市是我的心愿”
2月18日晚上9点,雨越下越大,室外体感温度已接近零摄氏度。
在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枫津社区时代花园小区采样点上,接到有几户居民需要上门进行核酸采样的任务后,志愿者金平龙便跟着采样医生一头扎进雨里。
来到第一户居民家中,来不及擦去护目镜上的雨水,金平龙迅速掏出手机,拿起身份证,很快录入了居民的身份信息,短短几分钟,采样顺利完成。
这户居民并不知道,防护服下的这位志愿者是个韩国人。作为万都底盘部件(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平龙已是第二次到中国工作。他清楚地记得,2020年疫情暴发期间,苏州高新区为公司开通快速通道,帮助韩籍员工顺利返苏,企业得以快速复工。他说,自己一直有个心愿要报答这座城市。当得知高新区即将在2月17日启动区域核酸检测后,他第一时间联系街道,主动报名要做志愿者。当天晚上6点下班后,金平龙回家简单扒了一口饭,便拉上两位同事一行三人急匆匆赶到社区帮忙。
第二户居民陆金云今年66岁,年前经历了一起交通事故,腿部现在还打着厚厚的石膏板。见到医生和金平龙到来,陆金云连忙拄着拐杖站起身来。金平龙见状,走上前去扶着她完成核酸采集,了解到陆金云不太熟悉如何使用智能手机查结果,金平龙连比带划介绍,努力讲清其中的步骤。得知金平龙是韩国人后,陆金云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时代花园核酸采集点的点位长毛焕威介绍,考虑到语言问题,他们给金平龙安排了查码、测温、维护秩序等工作,但居民有问题,金平龙还是想尽办法去解答。
晚上10点出头,上门采集完5位居民核酸样本的金平龙回到点位上,马上又拿起测温枪,为现场排队的居民服务起来,防护服上用黑笔写下的名字已经被雨水淋得模糊,而灯光下,他的身影却愈发清晰。
“一定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
“今天我们有一些其他的工作要完成,所以很遗憾没有去做志愿者。但是明天将会继续参与到志愿服务中。”19日下午4点,居住在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街道城邦社区的外籍志愿者苏贝妮,抽空回到自己的舞蹈工作室处理事情。
这几天,苏贝妮和丈夫杰夫一边工作一边当志愿者。“这两天实在太忙了,疫情严峻,自己的工作几乎顾不上了。”
苏贝妮夫妇从美国来苏州定居已有8年。他们所在的城邦社区外籍居民多,每当需要与外籍人士交流联络时,夫妇俩都会主动站出来,为社区和外籍人士架起沟通的“语言桥”。2020年,夫妻俩第一次成为抗疫志愿者,除了担任翻译,还为邻居们运送蔬菜。
苏州这次疫情发生后,社区发出志愿者召集令,苏贝妮和丈夫立即响应,从2月17日开始,他们一直坚守在社区核酸采样岗位上。在采样点,夫妻俩主要帮助社区维护现场秩序,检查前来采样居民的身份证和健康码。当有外籍居民前来采样时,他们会随时“切换”成“英文状态”,做好解释和引导工作。
“经过两三轮检测,我觉得我们的居民很有耐心,大家都很努力,想最好的办法、最安全的办法、最快的办法去和疫情作斗争。”苏贝妮感慨道,社区工作人员、医疗安全人员和志愿者不知疲倦地工作,让他们很受感动。“苏州是一个强大而友好的城市,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一定要守护好她!”
“上次被保护,这次我来守护”
2月19日9点,苏州工业园区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新宁诊所的马来西亚籍医生黄湘庭正在为警员们进行新一轮核酸采样。
“来把嘴张开,舌头不要往上面翘。”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黄湘庭熟练地进行采样,另外两个同事分别负责信息登记和器皿封存,相互配合默契,不到20秒就能完成一份采样。
这位来自马来西亚的85后全科医生,留着一头干练的短发,操作起来动作娴熟。2019年,她来到苏州工业园区工作,2020年疫情暴发时,她作为被“保护”对象,没有机会参与到防疫一线,作为医务工作者,她感到很遗憾。
“2月14日是一个难忘的情人节,当天接到召集志愿者的通知后,我们诊所积极响应,39名同事都扑上了一线。”黄湘庭告诉记者,这一次,在园区唯新路、钟南街、万盛街、林泉街4个采样点,都有新宁诊所的医务工作者参与。除了提供前方支援,诊所还特意留了两位外籍医生坐镇后方处理电话热线,及时为语言不通或者不了解情况的留苏外籍人士开展心理疏导。
上午10点,黄湘庭和同事们完成了点位上总计250人的混采,顾不得休息,她又匆匆赶往园区林泉街,继续配合其他同事为该辖区的民警采样。
“Hello!”看到在门口等待的菲律宾籍同事贝乐可,黄湘庭一路小跑迎上前,接过她递来的防护服。诊所原本考虑到贝乐可医生的两个孩子年龄小,在召集志愿者时并没有通知她,但贝乐可却主动请缨投入到防疫一线,和黄湘庭并肩作战。
“这次换我们来守护这座城市,没有遗憾了!”黄湘庭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