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城市中的“流动探头”——一双腿穿梭于街巷、一支笔记录社情民意、一颗心为居民排忧解难。每天,在盐城市盐都区,1100余名网格员忙碌在网格里,活跃在群众中。
盐都区自2017年3月率先启动实施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4年多来,各部门通力协作,夯实网格基础,区镇村三级网格中心建设管理愈加规范,多部门联动,提升智慧化水平,稳定人才队伍,促进多元共治,盐都区网格治理成为一块闪亮的“金字招牌”。“网格员勤恳扎实的工作,给城市治理带来大改变。从以往被动发现问题变为现在及时、主动了解群众诉求、调处解决矛盾,同时引导和感召越来越多的群众、志愿者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盐都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曹志伟说。
融入社区
闭环联动激活“神经末梢”
春节前,记者见到周书敏时,她正在准备社区活动的彩排。这位盐城市2021年度网格先锋早在2019年8月,经层层选拔,就成为盐都区盐龙街道大李村网格一名专职网格员。那时,“网格员”是个陌生的概念。“一开始常吃闭门羹,挺沮丧。”周书敏说。送村民去医院看病、帮独居老人跑腿打杂、和大家碰面时热情招呼……融入社区群众的她,现在巡查时连包都不敢带,因为一圈下来,这家一把豆角,那家两捆青菜,她的包总被塞得满满当当。
“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像周书敏这样的网格员已成为联系群众、体察民意的“神经末梢”,网格内“活有人干、事有人管、矛盾有人调解”。
盐都区在全省率先聚焦“信息搜集、人员服务、治安管理、安全防范”,建立健全了“基础信息联采、重点人员联控、矛盾纠纷联调、安全隐患联处、群众求助联帮、业务技能联训”的警网六联机制。4年多来,全区网格员走访发现问题59万余起,全部及时办理处结。社会治安平稳可控,矛盾纠纷调处率稳定在98.5%以上,公众安全感持续提升。
多网融合
智慧网格构筑“安全卫士”
走进盐龙街道,高标准建设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与社会治理局、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融合为“一局三中心”,高效服务基层社会治理。“街道400多家企业,仅东山精密就有员工13000名。无论是企业还是社区,外来人口多,处于最基层的网格工作为社会治理夯实了基础。”盐龙街道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孙广传说,盐龙街道作为盐城国家级高新区的核心区,社会治理工作同样要体现高新目标。通过科学划分综合网格和专属网格,依托部门、社区、网格社会治理信息平台,许多基层矛盾纠纷得到多元调处,小事立即解决,大事全网联动逐步化解,形成工作闭环。
去年11月26日上午,盐都区盐渎街道综治中心主任蔡中军手机微信响个不停。就在前一天,国内发生局部疫情,蔡中军接到紧急任务,要在第一时间内摸清街道下辖15个社区(村居),4.5万余户居民近期的行程轨迹。迅速分解任务,逐一排查上报,安排核酸检测……一夜未眠的蔡中军,抱着手机在5个工作群里轮番回复。
蔡中军说,得益于成熟完备的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街道152名专职网格员能迅速集结,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在盐都,“一张网”被划分为851个综合网格、185个专属网格,网格化管理全域覆盖。
机制保障
打造稳定高效人才队伍
基层工作繁杂、强度高,如何激发网格员的干事激情,打造稳定高效的工作队伍?盐都区先后出台专门选聘、薪酬考核办法,规范网格员招录、调整、培训、使用、晋升、退出等环节,公开招录专职网格员,缴纳五险一金,保障薪酬待遇。同时,加大群众反映问题与网格员主动发现问题的比对,根据线上考核和线下评价,每月评选明星网格员、标兵网格员和优秀网格员,实行发现重大问题“一事一奖”制。
盐都还积极探索“网格员+后备干部”的双培养模式,畅通网格员晋升渠道,增强职业荣誉感。4年多来,全区专职网格员队伍中,共有12人进入村(居)“两委”班子,15人被纳入后备干部培养,1人当选市党代表,3人当选区人大代表,24人加入党组织。
记者 卞小燕 祝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