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交通部门主要负责人视频会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这三年,江苏交通与各兄弟省市携手共进,加快建设引领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的高质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一体化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枢纽定位和能级进一步提升。在世界级机场群共建共享方面,长三角地区目前共有运输机场24个,地面距离100千米覆盖94%的县级节点和96%的人口,以上海为核心,南京、杭州、合肥等机场为重点的长三角机场群初具规模。机场群布局不断完善,芜宣机场、连云港花果山机场建成运营,新建及改扩建浦东国际机场、南京禄口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阜阳机场等17个机场,南通新机场、嘉兴机场项目、大场机场迁建、亳州机场、蚌埠机场等5个机场前期工作稳步推进。
立体互联的综合交通网络基本成型,省际联通水平不断提升。在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方面,长三角地区铁路运营里程超过1.3万公里,沪宁合杭之间基本实现高频次1小时快速通达。省际间增加沪苏通铁路一期、商合杭铁路、杭黄高铁3个高铁接口,总接口达到12个;近三年新增高铁约2300公里,高速铁路里程超6500公里(占全国16%),覆盖区域内95%以上的设区市。在提升道路互联互通能力方面,2018年三省一市签署了《长三角地区打通省际断头路合作框架协议》,协议设定目标已全部完成,17个省际断头路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其中建成通车7条,10条在建。省际间增加宜兴至长兴高速、常熟至嘉兴高速2个高速公路接口,总接口数量达到29个;近三年新增高速公路约960公里,高速公路网规模达到1.6万公里,陆域实现县县通,省际公路通达水平显著提升,长三角地区69个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全部取消。在协同推进省际航道方面,长三角地区高等级航道网规模超4000公里,三年来新增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359公里,初步建成以长江、京杭运河等为骨干的干线航道网络,通江达海的水运格局初步形成。
推动运输服务一体化,便捷高效的运输服务品质不断提高。目前累计开通省际毗邻公交线路71条,其中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共23条,毗邻地区公交网络初显规模,有效解决跨省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积极探索交通出行“同城待遇”,长三角区域设区市城区公交“一卡通”基本实现。社保卡加载交通出行功能,实现一卡多用,其中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已覆盖283万人,覆盖率约占81.7%,较好地起到示范作用。
链接新闻>>>
今年长三角推进这些重要项目
2022年是“十四五”关键之年,更是长三角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发力之年。江苏作为长三角交通专题工作组轮值省份,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积极打造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
加速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快联快通。推进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开工建设沪渝蓉沿江高铁合肥经南京至上海段、南通经苏州嘉兴至宁波铁路等项目。推进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建成南京禄口机场T1航站楼南指廊,合作共建南通新机场。推进世界级港口群建设,建成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开工建设网仓洪10万吨级航道一期。
大力推进综合运输服务一体化。继续发展省际毗邻公交,拓展省际毗邻公交线路覆盖面,强化毗邻公交运营管理,提升毗邻公交客运出行体验,加快建设公交系统二维码互联互通改造和应用发布,推动公交系统二维码标准互认工作,力争实现长三角地区公交“一码通”。继续推动社保卡加载交通功能工作,优化业务办理流程,简化办卡程序,丰富交通出行“同城待遇”内涵,探索新路径。
合力推进交通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推广新能源车船、充电站、LNG加注站等绿色装备设施,探索推动加密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布局,缓解重大节假日期间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问题。
积极打造服务高效行业管理体系。深化交通运输证照电子化及场景应用,拓展长三角“一网通办”深度,实现道路运输从业人员高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拓展重点电子证照共享互认。推动区域交通运输信用信息平台互联,促进区域内信用评价标准统一,强化信用信息跨区域共享和应用,不断推进区域一体化的信用监管联动机制、预警机制和动态评价机制建立健全。
(江南时报全媒体记者 孙海燕)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