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快讯 > 正文

科技的介入和新模式的威力 废弃秸秆变成畜牧养殖的“宝”

十月深秋,正是魏海涛最忙的时候。

他所在的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孟园农业合作社正在忙碌的一份工作便是“秸秆变现”。社员们将秸秆通过机械设备进行粉碎、压缩、打捆、包膜,变成一个个圆形的饲料包。按照约定,兖州及周边的养殖大户们将上门收购,打包运回。

魏海涛告诉记者:“咱们合作社仅卖玉米秸秆、小麦秸秆一项,每年能有五、六十万元的进项。在农村秸秆遍地,想着明年我们再扩大生产,将附近10余个村的秸秆都收过来,做成饲料出售,市场前景很好。”

以往的秸秆还田或焚烧,对于农作物生长和大气污染产生相当大的弊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何将秸秆进行综合利用,是农村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山东,兖州是粮食高产大县,也是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县区。他们积极推广自走式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械,在收获玉米的同时,将玉米秸秆切碎收集打捆运出,作为畜牧饲料。

兖州区小孟镇西桑园村党支部书记李彬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农户3亩农田,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每亩地作业费用为120元,农民可以将自家的玉米秸秆抵给农业合作社每亩70元,现在农民每亩地收割作业费仅有50元,3亩地节省了210元的成本。这种方法有利于将玉米秸秆有效收集变废为宝,又为农民节省开支,增加了收入。

李彬说,对于没有采用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械作业的地区,合作社以每斤7分钱的价格向农户收购玉米秸秆,每亩地产玉米秸秆3000斤,农民同样得到210元左右的收益。

农业合作社在秸秆离田中,通过机械设备进行粉碎、压缩、打捆、包膜、转运,也能从中赚到不少的收益。

兖州大安镇来顺农机专业合作社投资购买了2套秸秆打捆包膜设备,将秸秆打捆包膜储存,随市场行情适时销售,平均每吨卖到300元左右,行情好的时候能卖到每吨450元,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该合作社负责人邓来顺向记者透露:2套秸秆打捆包膜设备,除去雇佣农民每天80元等成本,当年就收回投入,还有盈利。

废弃的秸秆变成了畜牧养殖的“宝”,背后是科技的介入和新模式的威力。魏海涛说:“除了供应周边县市区畜牧养殖基地外,秸秆饲料还销往安徽、宁夏、甘肃等省区,市场需求量比较大。”

在兖州区农机服务中心主任吴卫新看来,推广“秸秆离田”模式,有利于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保障粮食稳产高产、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

据了解,目前,当地30万亩农田,全部实现了秸秆综合利用。农户卖出秸秆有收益,农业合作社把秸秆做成饲料卖出有收益,村集体从合作社中有收益、被雇佣农民打工有收入,“秸秆离田”模式,形成了一条农民增收“产业链”。(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张美荣 张树锋)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科技 废弃秸秆 畜牧养殖 秸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